亞胺培南是一種醫(yī)學(xué)藥品,臨床主要用于革蘭陽性菌、陰性菌、厭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膽道感染、泌尿系統(tǒng)和腹腔感染、皮膚軟組織、骨和關(guān)節(jié)、婦科感染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稱:亞胺培南
中文別名:(5R,6S)-6-[(1R)-1-羥乙基]-3-[[2-[(亞氨基甲基)氨基]乙基]硫代]-7-氧代-1-氮雜雙環(huán)[3.2.0]庚-2-烯-2-羧酸;亞胺硫霉素;泰能
英文名稱:Imipenem
英文別名:(5R,6S)-6-[(1R)-1-hydroxyethyl]-3-[[2-[(iminomethyl)amino]ethyl]thio]-7-oxo-1-azabicyclo[3.2.0]hept-2-ene-2-carboxylic acid; [5R-[5alpha, 6alpha(R*)]]-6-(1-Hydroxyethyl)-3- [[2-[(iminomethyl)amino]ethyl]thio]-7-oxo-1-azabicyclo[3.2.0]hept-2-ene-2-carboxylic acid; (5R,6S)-3-[(2-{[(E)-aminomethylidene]amino}ethyl)sulfanyl]-6-[(1S)-1-hydroxyethyl]-7-oxo-1-azabicyclo[3.2.0]hept-2-ene-2-carboxylic acid; (5R,6S)-3-[(2-{[(E)-aminomethylidene]amino}ethyl)sulfanyl]-6-[(1R)-1-hydroxyethyl]-7-oxo-1-azabicyclo[3.2.0]hept-2-ene-2-carboxylic acid
CAS號:64221-86-9
EINECS號:264-734-5
分子式:C12H17N3O4S·H2O
分子量:317.36
貯藏:密封,遮光,在2℃~8℃保存。
類別: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
作用用途亞胺培南對革蘭氏陽性、陰性的需氧和厭氧菌具有抗菌作用??咕V包括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克雷伯氏桿菌、不動桿菌部分菌株、流桿嗜血桿菌變形桿菌、沙雷桿菌、綠膿桿菌等。
臨床主要用于革蘭陽性菌、陰性菌、厭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膽道感染、泌尿系統(tǒng)和腹腔感染、皮膚軟組織、骨和關(guān)節(jié)、婦科感染等。
適應(yīng)癥特別適用于多種病原體所致和需氧/厭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以及在病原菌未確定前的早期治療。本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種感染,特別適用于多種細(xì)菌聯(lián)合感染和需氧菌及厭氧菌的混合感染,如腹膜炎、肝膽感染、腹腔內(nèi)膿腫、闌尾炎、婦科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皮膚和軟組織感染、尿路感染、骨和關(guān)節(jié)感染以及敗血癥等。
劑量用法肌注或靜滴,劑量以亞胺培南計。成人,1g~2g/日,分2~4次。肌注,可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配成混懸液,以減輕疼痛。靜滴,可用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溶解稀釋,配成5mg/ml的濃度,緩慢靜滴。兒童每日60mg~100mg/kg,分3~4次。
藥物作用本品與其他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有部分交叉過敏反應(yīng)。
肌內(nèi)注射時,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為溶劑,可減輕疼痛,但對利多卡因過敏者禁用。
副作用1 有過敏反應(yīng)如藥疹、瘙癢、蕁麻疹。
2 胃腸道反應(yīng)如惡心、嘔吐、腹瀉。
3 對肝臟的副作用,可引起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升高等。
4 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注意事項本品無法透過血腦屏障(BBB),故不適用于腦膜炎。
臨床應(yīng)用亞胺培南為具有碳青霉烯環(huán)的硫霉素類抗菌藥,其抗菌作用和穩(wěn)定性優(yōu)于硫酶素,對各種細(xì)菌青霉素結(jié)合蛋白(PBPs )均顯示出良好親和力,故其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qiáng),但其單獨(dú)應(yīng)用時,在體內(nèi)穩(wěn)定性差,約80 %以上可被腎細(xì)胞膜產(chǎn)生的腎脫氫輔酶l (腎輔酶I,DHP I)分解破壞。西司他丁是DHP-I抑制劑,其本身無抗菌作用,但可保護(hù)亞胺培南在腎臟免遭破壞,使其原形藥物在尿中回收率提高到70 %—80 %。西司他丁還可阻止亞胺培南進(jìn)人腎小管上皮組織,減輕其腎毒性。但對亞胺培南的其它藥動學(xué)過程無影響。臨床上將亞胺培南和西司他丁鈉作為復(fù)方制劑使用,如“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