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膿性腭扁桃體炎,是腭扁桃體發(fā)生的急性非特異性化膿性炎癥。腭扁桃體,即老百姓常說的扁桃體。所以急性化膿性腭扁桃體炎,常簡稱為化膿性扁桃體炎。該病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常繼發(fā)于上呼吸道感染,有受涼、勞累等誘因,春秋兩季氣溫變化時多見。主要致病菌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有一定傳染性,可通過飛沫、食物或直接接觸等途徑傳染。起病較急,主要表現(xiàn)為咽部劇痛,不敢吞咽,疼痛常放射至耳部??砂橛休p重程度不等的急性咽炎和淋巴結腫大。病情嚴重者,可出現(xiàn)扁桃體周圍蜂窩織炎、扁桃體周圍膿腫、咽旁膿腫等局部并發(fā)癥,以及急性風濕熱、風濕性關節(jié)炎、急性腎炎、心肌炎、風濕性心內膜炎等遠處器官的并發(fā)癥。青霉素類抗生素靜脈點滴為首選治療方案。反復發(fā)生化膿性炎癥或曾發(fā)生過并發(fā)癥者,應該施行扁桃體切除術。
病因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為主要致病菌,其次可為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還可見于病毒、厭氧菌等。這些病菌平時隱藏在扁桃體隱窩內,當人體因勞累、受涼、煙酒過度或其他原因而致抵抗力減弱時,病原體迅速繁殖而引起發(fā)病。本病有一定傳染性,可通過飛沫、食物或直接接觸等途徑傳染。
臨床表現(xiàn)起病較急。局部癥狀為主要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咽部劇痛,不敢吞咽。咽痛初起多為一側,繼可發(fā)展至對側。常引起耳部放射痛。可有畏寒高熱,頭痛、食欲差、疲乏無力,腰背及四肢酸痛等。小兒患者可因高熱而引發(fā)抽搐、嘔吐及昏睡。上述癥狀輕重程度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成人癥狀較輕,兒童癥狀較重。
病情嚴重者,若炎癥突破了扁桃體被膜,向周圍擴散,可出現(xiàn)扁桃體周圍蜂窩織炎、扁桃體周圍膿腫、咽旁膿腫等局部并發(fā)癥。這時不但會出現(xiàn)疼痛加重,疼痛偏向一側咽部,還會出現(xiàn)張口困難、無法吞咽。
極個別患者可能出現(xiàn)其他器官的并發(fā)癥,例如急性風濕熱、風濕性關節(jié)炎、急性腎炎、心肌炎、風濕性心內膜炎等。
檢查患者呈急性病容,面色潮紅,精神不振或萎靡。
局部檢查可見咽部黏膜彌漫性充血,以扁桃體及雙側腭弓最為明顯,腭扁桃體腫大,表面可見黃白色膿點或在隱窩口處有黃白色或灰白色點狀豆渣樣滲出物,可連成一片形似假膜,不超出扁桃體范圍,易拭去,不易出血。雙側下頜角淋巴結常腫大,壓痛。
實驗室檢查可見,白細胞計數(shù)增多,中性粒細胞增多,血沉加快,C反應蛋白增高。
診斷根據(jù)病史、典型癥狀及檢查所見,診斷較易。其并發(fā)癥的危害性往往大于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本身。由于抗生素的應用,其并發(fā)癥已明顯減少。
治療抗生素應用為主要治療方法。青霉素類應屬首選,建議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靜脈點滴,一天兩次,3~5天。可配合使用奧硝唑靜脈點滴,一天兩次,3~5天。待膿點消失后,仍需口服抗生素5~7天,安滅菌,一天三次,和甲硝唑,一天三次,直至扁桃體充血明顯減輕。雙氧水漱口。咽痛較劇烈不敢進食或發(fā)熱時,應增大靜脈補液量,給予葡萄糖、維生素C、能量合劑等。體溫38.5℃以上,可予冰袋等物理降溫。
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避免劇烈運動,多飲水,吃清淡流食。因有傳染性,最好能隔離患者或囑咐戴口罩。
預后扁桃體反復化膿者,扁桃體已失去免疫功能,成為細菌儲存庫,隨時可能在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引起扁桃體發(fā)炎,因此應在急性期后施行扁桃體切除術?;撔员馓殷w炎引起并發(fā)癥者,應當積極治療并發(fā)癥,并在并發(fā)癥基本控制后施行扁桃體切除術。
預防保證充足的睡眠,隨氣溫及時增減衣服。堅持鍛煉身體,提高機體抵抗力。戒除煙酒,多飲水,加強營養(yǎng),避免挑食及熬夜,注意休息,避免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