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實火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實火,中醫(yī)病證名,指邪熱熾盛引起的實熱證。其證候表現(xiàn)為高熱、頭痛、目赤、口苦口干、渴喜冷飲、煩躁、腹痛拒按、脅痛、便秘;甚或吐血、衄血,或發(fā)斑疹;舌紅、苔黃而干或起芒刺、脈數(shù)實等。治宜清熱瀉火。.以胃、腸、肝膽實火為常見。《丹溪心法.火門》:“實火可瀉,黃連解毒湯之類;虛火可補,小便降火最速。凡氣有余便是火,不足者是氣虛?!毙盎馃胧⒁鸬膶崯嶙C。以肝膽、胃腸實火為多見。

病因實火多為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所致,此外,情緒波動過大精神過度刺激、臟腑機能活動失調、中暑、受涼、傷風、嗜煙酒以及過食蔥、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貪食羊肉、狗肉等肥膩之品、中毒、缺少睡眠等亦可引起。

臨床表現(xiàn)實火患者表現(xiàn)為高熱,頭痛,面紅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爛、咽喉腫痛、牙齦出血、鼻衄出血、耳鳴耳聾、癤瘡乍起,身熱煩躁、腹脹滿痛拒按,大便秘結,小便短赤,尿血便血、甚或吐血、舌紅苔黃、可有芒刺、脈實滑數(shù)。

中醫(yī)臨證把頭昏、咽喉腫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熱癥狀稱為“上焦火”,把煩熱口渴、胃脘痛等中間部位的稱作“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稱作“下焦火”。又按臟腑開竅,把目赤腫痛稱“肝火”,鼻煽氣喘稱“肺火”,口舌生瘡稱“心火”等等。結合人體臟腑功能活動和物質之不足或有余以及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這些火還可統(tǒng)分為“虛實”兩大類。

鑒別診斷上火時,首先分清實火還是虛火以便決定治療原則和方藥。

1.虛火

上火癥狀輕,時間長并伴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等的屬虛火。

2.實火

癥狀重,來勢猛的屬實火。

辨證施治實火治療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熱解毒、瀉實敗火的原則和方法。常用中成藥有黃連上清丸和牛黃解毒丸。若邪已傷陰則兼以滋陰降火,常用藥知母、黃柏、牡丹皮。

治療要注意調理全身以治本,遵照中醫(yī)理論辨證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導赤散等,治“實火”用三黃片、牛黃解毒片等藥泄火,治療一定要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若見“火”就用三黃片之類,有時并不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