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科普中國]-中藥注射劑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注射劑亦稱針劑,是將藥物經過提取、精制、配制等步驟而制成的供皮下、肌肉、靜脈注射的制劑,具有劑量準確、藥效迅速、適于急救、不受消化系統(tǒng)影響等特點。

中藥注射劑是指從藥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質制成的可供注入人體內,包括肌肉、穴位、靜脈注射和靜脈滴注使用的滅菌溶液或乳狀液、混懸液,以及供臨用前配成溶液的無菌粉末或濃溶液等注入人體的制劑。

中藥注射劑是傳統(tǒng)醫(yī)藥理論與現代生產工藝相結合的產物,突破了中藥傳統(tǒng)的給藥方式,是中藥現代化的重要產物。與其他中藥劑型相比,注射劑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療效確切、作用迅速的特點。中藥注射劑在搶救神志昏迷、不能口服的重癥患者和急救等方面,一直發(fā)揮著獨特作用。

中藥注射劑在臨床方面具有化學藥品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某些疾病的治療上,中藥注射劑的療效高于部分化學藥品。中藥注射劑這一我國獨有的,具有卓著療效的藥品是中華民族的國寶。

特點1.優(yōu)點(1)藥效迅速、作用可靠;(2)適用于不宜口服的藥物;(3)適用于不能口服給藥的患者,如不能吞咽或昏迷的患者;(4)可以產生局部定位或延長藥效的作用;有些注射液可以用于疾病診斷。

2.缺點(1)使用不便且注射時疼痛,使用不當有一定危險性;(2)制備過程比較復雜,制劑技術和設備要求較高。

分類1.按分散系統(tǒng)分,注射劑可分為溶液型注射劑、注射用無菌粉末、混懸型注射劑和乳濁型注射劑等。

2.根據臨床用藥需要,注射劑的給藥途徑主要有靜脈注射、脊椎腔注射、肌內注射、皮下注射、皮內注射等。

中藥原料1.中藥注射劑的理論基礎是中醫(yī)理論。由于注射劑直接注入體內,質量要求很高,組成藥味越多越難研制,故其組成藥味數宜少,最好不超過3味。納入國家標準的109種中藥注射劑涉及原料藥143種,其中在藥物組成中只出現1次的100種,出現2次及超過2次的43種。這43種原料藥,共計在單方和復方中重復出現160次。以上重復出現的原料藥,其功能較多地集中在清熱(15種,其中清熱解毒藥10種)、補益(5種)和活血化瘀(4種)方面。顯然,供制備中藥注射劑的常用原料藥,只是常用中藥的一小部分,遠不如制備湯劑或中成藥所用的原料藥品種類多。

2.中藥注射劑的處方組成除植物藥材以外,還包括珍珠母(珍珠粉)、水牛角、山羊角、麝香、鹿茸、水蛭、沒藥(一種樹脂)、地龍、明礬、斑蝥(一種昆蟲)等動物及礦物材料。

3.由于中藥中所含的成分過于復雜,單味中藥材中化學成分從幾十種到幾百種不等,難以分離、提純,僅依靠目前所擁有的技術手段還不能完全弄清其中的有效和有害成分。而且中藥原材料受產地、氣候、種植方式、儲存方式等影響,其有效或有害成分相差很大。

使用原則1.選用中藥注射劑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合理選擇給藥途徑。能口服給藥的,不選用注射給藥:能肌注給藥的,不選用靜注或靜滴給藥。必須選用靜注或靜滴給藥的應加強監(jiān)測。

2.辨證施藥,嚴格掌握功能主治。臨床使用應辨證用藥,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規(guī)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藥。

3.嚴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療程。按照藥品說明書推薦劑量、調配要求、給藥速度、療程使用藥品。不超劑量、過快滴注和長期連續(xù)用藥。

4.嚴禁混合配伍,謹慎聯合用藥。中藥注射劑應單獨使用,禁忌與其他藥品混合配伍使用。謹慎聯合用藥,如確需聯合使用其他藥品時,應謹慎考慮與中藥注射劑的間隔時間以及藥物相互作用等問題。

5.用藥前應仔細詢問過敏史,對過敏體質者應慎用。

6.對老人、兒童、肝腎功能異?;颊叩忍厥馊巳汉统醮问褂弥兴幾⑸鋭┑幕颊邞髦厥褂?,加強監(jiān)測。對長期使用的在每一個療程間要有一定的時間間隔。

7.加強用藥監(jiān)護。用藥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用藥反應,特別是開始30分鐘。發(fā)現異常,立即停藥,采用積極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說明:上述內容僅作為介紹,藥物使用必須經正規(guī)醫(yī)院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