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小便不利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小便不利,證名。小便量減少、排尿困難及小便完全閉寒不通。出《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病因病機因陰虛、發(fā)熱、大汗、吐瀉、失血等導致化源不足、或肺氣失宣、脾虛不運、腎關(guān)不利、三焦決瀆失常等導致水濕失運、或肺熱氣壅、熱結(jié)膀胱、氣機瘀滯、瘀腐阻塞水道、腎元虛衰、胞轉(zhuǎn)等導致尿蓄膀胱,均可導致小便不利。

臨床表現(xiàn)1.濕熱蘊結(jié)

小便不通,或小便量少混濁短赤灼熱,小腹脹滿,口渴而不欲飲,或口黏苦,大便不暢,舌苔白膩,脈沉數(shù)。

2.熱邪壅肺

小便點滴而下或不通,口燥咽干,煩渴欲飲,呼吸急促,或伴有咳嗽,舌苔薄黃,脈數(shù)。

3.肝郁氣滯

小便不通或不爽,精神抑郁,心煩易怒,胸脅脹悶,少腹脹滿,苔薄白或薄黃,脈弦。

4.尿道阻塞

小便滴瀝,或尿細如線,時通時阻,小腹脹滿疼痛,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點,脈澀。

5.中氣下陷

時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小腹墜脹,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語聲低微,食欲不振,舌質(zhì)淡,脈弱。

6.腎氣虛弱

小便不通或點滴不爽,排出無力,面色蒼白無華,腰膝酸軟,腹部寒冷,舌質(zhì)淡,脈沉細而尺弱。

7.熱病傷津

小便不利,身熱無汗,煩渴,口干舌燥,便秘,初起發(fā)熱惡寒,繼之壯熱汗出,舌紅,苔黃而干,脈弦細而數(shù)。

治療因陰虛、發(fā)熱、大汗、吐瀉、失血等導致化源不足而小便不利者,治宜滋陰養(yǎng)血為主,不宜滲利,方用增液湯、人參養(yǎng)榮湯、十全大補湯等。

因肺氣失宣、脾虛不運、腎關(guān)不利、三焦決瀆失常等導致水濕失運而小便不利者,治宜宣通肺氣、健運脾胃、溫補腎元、疏通三焦等法,方用生脈散加桔梗、實脾飲、八味丸、疏鑿飲子等。

因肺熱氣壅、熱結(jié)膀胱、氣機瘀滯、瘀腐阻塞水道、腎元虛衰、胞轉(zhuǎn)等導致尿蓄膀胱而小便不利者,可分別采用清肺、泄熱、理氣、化瘀、溫腎、滲利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