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癱指創(chuàng)傷或疾病致椎管內的頸段脊髓神經組織受損,而造成運動、感覺及大小便功能障礙。目前頸髓損傷所致四肢癱尚不能治愈,正規(guī)的康復訓練是針對四肢癱的有效治療方法。通過康復治療,可使四肢癱患者充分發(fā)揮殘留功能,預防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病因多為嚴重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于脊柱導致頸椎骨折、頸椎間盤損傷、揮鞭樣損傷繼發(fā)脊髓損傷所致。脊柱腫瘤、脊髓炎、脊柱結核、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側索硬化癥等因其各自的病理損害也可致脊髓損傷。
臨床表現(xiàn)1.運動和感覺障礙
損傷平面以下肢體和軀干肌肉運動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感覺減退或缺失。
2.體溫控制障礙
脊髓損傷后,下丘腦不再控制皮膚血流或出汗水平,導致內源性體溫調節(jié)障礙。
3.痙攣
中樞神經系統(tǒng)失去對脊髓的反射弧控制后,可發(fā)生痙攣。痙攣以高張力性、高活動性、速度依賴性牽拉反射增強和陣攣為特征。
4.大小便控制障礙
主要是神經源性膀胱和神經源性直腸。大便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便秘。小便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尿失禁或尿潴留。
5.性功能障礙
不同程度的器質性性功能障礙,與傷后的時間、損傷平面和嚴重程度有關。
康復評定1.損傷平面和程度評定
(1)損傷平面的評定神經損傷平面是指保留身體雙側正常運動和感覺功能的最尾端的脊髓節(jié)段水平。運動損傷平面和感覺損傷平面是通過檢查關鍵性的肌肉的徒手肌力和關鍵性的感覺點的痛覺(針刺)和輕觸覺來確定。確定損傷平面時,該平面關鍵性的肌肉的肌力必須≥3級,該平面以上關鍵性的肌肉的肌力必須為5級。
(2)損傷程度的評定①A級完全損傷。鞍區(qū)S4-5,無任何感覺或運動功能保留。②B級不完全感覺損傷。神經平面以下包括鞍區(qū)S4-5,無運動但有感覺功能保留,且身體任何一側運動平面以下運動功能保留不超過3個節(jié)段。③C級不完全運動損傷。神經平面以下有運動功能保留,且單個神經損傷平面以下超過一半的關鍵肌肌力小于3級。④D級不完全運動損傷。神經平面以下有運動功能保留,且神經平面以下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關鍵肌肌力大于或等于3級。⑤E級正常。
2.神經學檢查
包括運動系統(tǒng)、感覺系統(tǒng)、反射和自主神經檢查等。
3.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評定
采用Barthel指數(shù)對進食、洗澡、梳妝洗漱、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上廁所、床椅轉移、行走及上下樓梯等10項內容進行評分。
康復治療1.物理療法
主要是改善全身各個關節(jié)活動和殘存肌力增強訓練,以及姿勢控制和平衡能力。不完全性四肢癱患者,部分可以恢復站立、行走能力。在經過床上、床邊的康復訓練,具備一定的肌力后,患者可以逐漸開始進行站立、步行訓練。同時可以利用水療、電療、光療、生物反饋等物理因子治療促進康復。
2.作業(yè)療法
由于患者大都不具備手的抓握功能,因此需要借助自助具(萬能袖帶)完成進餐動作。該自助具還可用于完成刷牙、寫字、擊鍵等動作。但患者至少必須具備肘關節(jié)的屈曲功能,方可進行。頸5患者利用輔助具可自己進食,并可利用套索完成臀部減壓動作。頸6、頸7患者經訓練可獨立完成進食動作。訓練用的餐具如碗、盤應特殊制作,具有防滑、防灑功能。頸8患者可進行排泄、更衣、穿脫褲子、入浴、做家務、外出購物等方面的訓練。將來條件允許時,如果汽車的控制裝置進行適當?shù)母难b,頸7以下的頸髓損傷患者還可以進行駕駛汽車的訓練。
3.文體治療
選擇四肢癱患者力所能及的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對患者進行功能恢復訓練,如輪椅籃球、網球、臺球、乒乓球、射箭、標槍、擊劍、輪椅竟速,游泳等,一方面恢復其功能,一方面使患者得到娛樂。
4.心理治療
針對心理不同階段(如否認、憤怒、抑郁、反對獨立求適應等各個階段)的改變制定出心理治療計劃,可以進行個別和集體、家庭、行為等多種方法。
5.中醫(yī)治療
利用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進行針灸、按摩、電針、中藥離子導入等手段,促進康復,另外針對合并癥治療,亦可廣泛使用中藥內服、外用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