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腹膜及腹腔臟器或組織,突入直腸生殖陷凹(直腸與陰道之間,或直腸與前列腺之間),稱為盆底腹膜疝,亦可稱道格拉斯(Douglas)陷凹疝,或盆底腹膜膨出。疝內容物多為小腸、乙狀結腸。本病女性較男性多見,且多伴有會陰下降、直腸黏膜內套疊、直腸前膨出癥等。
病因盆底腹膜疝是由于盆底肌的薄弱、盆底腹膜過度松弛、陰道后壁上部筋膜支持結構損傷,在長期腹內壓力增高的作用下,Douglas陷窩逐漸加深,盆底腹膜腔擴展、凸至正常無腹膜的直腸與陰道之間而形成。
臨床表現(xiàn)1.便秘
表現(xiàn)為排便次數(shù)減少或糞便排出困難,少數(shù)病人二者兼有。大部分盆底腹膜疝患者有明顯的直腸排空障礙型便秘的癥狀,如排便困難時需過度用力,有便不盡感、肛門直腸脹感、重復排便等癥狀。排便障礙嚴重時,需手助排便。
2.其他癥狀
如心情煩躁、腹脹、腹痛、惡心、食欲不振,腰、骶尾部痛等。
3.體征
囑病人做模擬排便動作時,直腸前壁有飽滿感,陰道后穹隆區(qū)出現(xiàn)一膨隆。直腸、陰道雙合診可捫及兩者間有腸襻等疝內容物存在。
檢查診斷主要根據(jù)排糞造影、同步排糞造影盆底造影。當盆底腹膜疝囊內有內容物時,可根據(jù)排糞造影時陰道與直腸間距或乙狀結腸、小腸下緣在恥尾線以下來推測有腸道進入盆底腹膜疝內。對無內容物的盆底腹膜疝需行盆底腹膜造影診斷,該造影可明確顯示盆底腹膜疝囊的大小、形態(tài)、水平等,是更可靠的方法。
診斷本病診斷無典型依據(jù),診斷主要依靠癥狀、雙合診或三合診、排糞造影和同步排糞造影盆底造影。
治療1.非手術治療
應首選非手術治療。主要采用對癥治療減輕和(或)消除慢性便秘的癥狀,其措施包括:
(1)多進食膳食纖維、多飲水。
(2)養(yǎng)成良好的定時、定式排便習慣。
(3)提肛鍛煉。
(4)必要時可輔以口服果導和潤腸通便中成藥,如通便靈、排毒養(yǎng)顏膠囊、槐角丸等。但對含有蒽醌類物質的刺激性瀉劑要慎用、少用,必要時可間斷應用,否則會損害腸神經系統(tǒng),導致結腸無力。
2.手術治療
(1)適應證 非手術治療無效,伴直腸脫垂或全層直腸套疊,有內容物進入疝囊者等。
(2)手術方式 手術治療重點是針對引起盆底腹膜疝的原因采取措施,糾正其解剖異常,關閉盆底腹膜的缺損,適當抬高加深的Douglas陷凹,女性達子宮骶韌帶下1~2cm,男性在膀胱頸水平,使其恢復其正常的位置。手術方式有3種。①經腹盆底腹膜疝修補術 經腹部入路能清楚顯露疝及疝環(huán),利于修補盆底筋膜缺損、切除冗長的乙狀結腸、行直腸懸吊或固定等手術操作,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是較為理想術式。有條件的話實施腹腔鏡手術可以大大減輕手術損傷**。②經陰道盆底腹膜疝修補術** 經陰道入路具有損傷較小的優(yōu)點,但經陰道手術切口易污染,術野狹小,疝的解剖關系暴露不佳,疝囊高位結扎及修補盆底筋膜及腹膜操作困難,有可能影響手術效果,而且不能處理盆底腹膜疝同時并存的直腸內脫垂、直腸脫垂,剪除陰道黏膜瓣過大可導致陰道狹窄、術后性交困難。因此,近年來該方法較少應用**。③腹會陰聯(lián)合盆底腹膜疝修補術** 主要適用于疝囊不能還納腹腔并全部切除者。但多數(shù)學者不主張采用該方法,因為腹會陰聯(lián)合手術具有損傷較大、易導致術野污染等不足。
(3)術后處理 除按一般腹部手術處理外,應注意調節(jié)飲食、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并行提肛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