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科普中國]-三楞草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三楞草,中藥名。為莎草科植物碎米莎草Cyperus iria L.的全草。分布于東北、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陜西、甘肅、新疆、臺灣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活血調經之功效。常用于風濕筋骨疼痛,癱瘓,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跌打損傷。

入藥部位全草。

性味味辛,性微溫。

歸經歸肝經。

功效祛風除濕,活血調經。

主治用于風濕筋骨疼痛,癱瘓,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1、治風濕筋骨疼痛:三棱草60g,當歸、靈仙、桑枝各30g。泡酒服。(《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2、治風寒濕痹,肌肉、筋骨疼痛:三楞草30g,箭羽舒筋草30g,透骨消9g,川芎9g,羌活9g,蒼術9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3、治月經不調:三楞草15g,當歸、茴香根、益母草各9g。水煎服。

4、治痛經:三棱草12g,牛膝、臺烏各9g。水煎服。

5、治閉經:三棱草15g,紅澤蘭、當歸各9g,雞屎藤12g。水煎服。

6、治跌打損傷:三棱草30g,當歸、木桶,透骨消各15g。泡酒服。(3-6方出自《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或浸酒。

采集加工8-9月抽穗時采收,洗凈,曬干。

形態(tài)特征碎米莎草又名三方草、米莎草、野席?。一年生草本,高10-60cm。稈叢生,纖細,扁三棱形。葉基生,短于稈,寬2-5mm,葉鞘紅棕色。葉狀苞片2-5,下面2片常長于花序;長側枝聚傘花序復出;穗狀花序卵形或圓形,長1.5-4cm,有小穗5-22;小穗直立,排列疏松,斜展,線狀披針形,長4-10mm,寬約2mm,有花6-22,小穗軸近無翅;鱗片寬倒卵形,淡黃棕色,長約1.5mm,先端微凹或鈍圓,有不明顯的尖頭,背面龍骨狀,有脈3-5;雄蕊3,花藥??;花柱短,柱頭3。小堅果三棱形或橢圓形,褐色,密生突起的細小,長約1mm?;?、果期6-10月。

生長環(huán)境生于山坡、田間、路旁陰濕處。分布于東北、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陜西、甘肅、新疆、臺灣等地。

藥材性狀全草長10-60cm。須根多數,黃白色或紅褐色,質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莖叢生,呈三棱形,黃棕色或黃褐色。葉線形,長15-25cm,寬2-6mm,黃綠色或黃棕色,葉鞘長筒狀,褐色。苞葉2-3枚,比花序長,小穗條形或披針形,暗褐色。氣微,味微苦。

相關論述1、《分類草藥性》:“治風濕筋骨痛,左癱右瘓?!?/p>

2、《重慶草藥》:“治風熱骨痛。”

3、《四川常用中草藥》:“祛風除濕活絡?!?/p>

4、《全國中草藥匯編》:“調經利尿。治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尿路結石?!?/p>

5、《浙江藥用植物志》:“祛風利濕。主治水濕浮腫,咳嗽,白帶?!?/p>

6、《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活血,調經,止痛?!?/p>

1234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姜大成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