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根芹,中藥名。為傘形科香根芹屬植物疏葉香根芹Osmorhiza aristata (Thunb.) Makino et Yabe Bot.的全草、根。分布于甘肅、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全草散寒發(fā)表,止痛;根散寒發(fā)表,止痛,明目之功效。全草用于風寒感冒,頭痛,周身疼痛,風寒濕痹;根用于胃寒納少,雀目,鵝口瘡。
入藥部位全草、根。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jīng)歸肺經(jīng)。
功效全草散寒發(fā)表,止痛;根散寒發(fā)表,止痛,明目。
主治全草用于風寒感冒,頭痛,周身疼痛,風寒濕痹;根用于胃寒納少,雀目,鵝口瘡。
用法用量全草3-9g,根6-15g,或研末。
采集時間8-9月采挖,洗凈,根切片曬干。
形態(tài)特性多年生草本,高25-70厘米;主根圓錐形,長2-5厘米,有香氣。莖圓柱形,有分枝,草綠色或稍帶紫紅色,嫩時有毛,老后光滑。基生葉片的輪廓呈闊三角形或近圓形,通常2-3回羽狀分裂或2回三出式羽狀復葉,羽片2-4對,下部第二回羽片卵狀長圓形或三角狀卵形,長2-7厘米,寬1.5-3.5厘米,邊緣有缺刻,羽狀淺裂以至羽狀深裂,有短柄,末回裂片卵形、長卵形以至卵狀披針形,長1-3厘米,寬0.5-2厘米,頂端鈍或漸尖,邊緣有粗鋸齒,缺刻或羽狀淺裂,表面深綠,背面淡綠,兩面被白色粗硬毛,有時僅在脈上有毛;葉柄長5-26厘米,基部有膜質(zhì)葉鞘;莖生葉的分裂形狀如基生葉。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梗上升而開展,長4-22厘米;總苞片1-4,鉆形至闊線形,長0.5-1.2厘米,膜質(zhì),早落;傘輻3-5,長3-8厘米;小總苞片4-5,線形,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5毫米,寬1-1.5毫米,背面或邊緣有毛,通常反折;小傘形花序有孕育花1-6朵,不孕花的花柄絲狀,短??;花瓣倒卵圓形,長約1.2毫米,寬1毫米,頂端有內(nèi)曲的小舌片;花絲短于花瓣,花藥卵圓形;花柱基圓錐形,花柱略長于花柱基;子房被白色而扁平的軟毛。果實線形或棍棒狀,長1-2.2厘米,寬2-2.5毫米,基部尾狀尖,果棱有刺毛,基部的刺毛較密;分生果橫剖面圓狀五角形,胚乳腹面內(nèi)凹?;ü?-7月。
生長環(huán)境生于海拔1600-3500m的山坡林下、山溝及河邊草地。分布于甘肅、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相關(guān)論述《西藏常用中草藥》:“散寒發(fā)表,止痛。治風寒感冒、頭頂痛、周身疼痛?!?/p>
1234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羅容 - 副教授 - 首都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