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脂肪瘤是胃良性間質性腫瘤,發(fā)病率低,進展緩慢,惡變極少,預后良好。胃脂肪瘤多見于中年人,男女發(fā)病率無顯著差異。胃脂肪瘤可發(fā)生于胃體和胃竇,以胃竇部多見,90%源于黏膜下生長,腫瘤向胃腔突出形成胃內型;10%于漿膜下生長,向胃外腹腔內突出形成胃外型。
病因胃脂肪瘤病因尚不明確。
臨床表現(xiàn)脂肪瘤生長緩慢,臨床表現(xiàn)與腫瘤部位、大小、表面有無潰瘍出血有關。腫瘤較小時患者可無任何臨床癥狀,位于賁門附近者,可出現(xiàn)咽下困難;位于幽門區(qū)者可并發(fā)幽門梗阻癥狀。如腫瘤表面有潰瘍可出現(xiàn)胃部不適、疼痛等類似胃潰瘍或慢性胃炎的癥狀,約50%的病例可有出血。
胃脂肪瘤偶有惡變者。胃竇部脂肪瘤越靠近幽門,越易影響胃排空,患者可出現(xiàn)上腹飽脹不適、疼痛、間歇性嘔吐等癥狀。當腫瘤體積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尤其是那些胃竇黏膜下的脂肪瘤,有時可以滑至幽門口甚至滑過幽門管進入十二指腸球部引起幽門梗阻,患者可出現(xiàn)嘔吐隔夜食物等典型癥狀。這類病人左側臥位時,腹脹、腹痛、嘔吐癥狀可以減輕,出現(xiàn)類似胃黏膜脫垂的臨床表現(xiàn)。無論是胃竇還是胃體部的脂肪瘤,當腫瘤直徑大于4cm時,由于其凸入胃腔與食物摩擦,加之血供障礙,腫瘤表面黏膜可出現(xiàn)糜爛乃至潰瘍形成,此時,患者多有腹痛及消化道出血,常為黑便,少有嘔血。當患者有出血、梗阻和體重下降時,難以與惡性腫瘤鑒別。體格檢查陽性體征較少,長期慢性失血患者可有貧血。上腹部可有壓痛,幽門梗阻患者則震水音陽性,可見胃型及蠕動波。源于胃漿膜下的脂肪瘤患者,若腫瘤直徑較大,體檢時可在上腹部觸及質地較軟、活動、邊界尚清的腫塊。
檢查和診斷由于胃脂肪瘤無特殊表現(xiàn),多被誤診為慢性胃炎、潰瘍病或惡性腫瘤,故主要依靠X線和胃鏡檢查來發(fā)現(xiàn),X線檢查顯示胃內有圓形充盈缺損,邊緣光滑,周圍黏膜正常,胃蠕動波不受影響。在受擠壓或胃收縮期時,腫瘤大小、形態(tài)可稍有改變,密度較淡,稍有透亮感。胃鏡檢查具有黏膜下腫瘤的特征,漿膜下的巨大脂肪瘤在胃鏡下腫塊境界不清,很像胃外腫塊壓迫胃壁。術前診斷困難,主要依靠病理切片確診。
治療無癥狀的病例可不予處理,但由于本病術前診斷困難,大多數(shù)病例需手術切除以除外惡性病變。根據(jù)病變具體情況決定手術方式,可作腫瘤局部切除或連同部分胃壁的楔形切除,多發(fā)腫瘤可行胃部分切除術。如疑有惡變,術中應作冰凍切片檢查,視病變性質及部位而決定切除范圍。近來有經內鏡將息肉樣腫瘤切除的報道。較小的腫瘤可局部切除或僅將腫瘤摘除,較大者需行胃部分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