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青棉花藤根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青棉花藤根,中藥名。為虎耳草科植物青棉花藤Pileostegia viburnoides Hook. f. et Thoms.的根。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廣東、臺灣等地。具有祛風止驚,養(yǎng)陰補虛之功效。常用于風氣,兩腿抽痛,婦女產(chǎn)后潮熱,腰痛腳酸,面黃肌瘦。

入藥部位根。

性味味辛、甘、酸,性涼。

歸經(jīng)歸肝、脾經(jīng)。

功效祛風止驚,養(yǎng)陰補虛。

主治用于風氣,兩腿抽痛,婦女產(chǎn)后潮熱,腰痛腳酸,面黃肌瘦。

相關配伍1、治風氣,兩腿抽痛:青棉花藤根和豬蹄同煮,加白糖服。(《浙江中藥資源名錄》)

2、治婦女產(chǎn)后潮熱,腰痛腳酸,面黃肌瘦:青棉花藤根一斤,白馬骨根一斤,金腰帶根半斤。同切細炒熟,再加黃酒半斤,悶一夜。分成五劑,一天一劑,加水煎,沖紅糖、黃酒,早晚飯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9g。

形態(tài)特征青棉花藤又名竹馬、竹麻、大藤、猴頭藤、紙加藤、猴大繩、紅棉毛藤。常綠木質(zhì)藤本,長可達15米,全體光滑無毛。營養(yǎng)枝遍生氣根。葉對生,薄革質(zhì),橢圓狀矩圓形至披針狀橢圓形,長10-16厘米,寬3-6厘米,先端短尖或漸尖,上面無毛,下面或散生極疏的星狀毛,全緣或上部邊緣略有淺波狀疏齒;葉柄長1-3厘米。傘房狀圓錐花序頂生,長10-14厘米;花聚生,兩性,白色或綠白色;萼常5裂,裂片3角形;花瓣5,卵形,于頂端結合成冠狀,開放時整花脫落;雄蕊約8-10,花絲彎曲呈波狀,長4-5毫米;花柱棍棒形,長1毫米,柱頭6淺裂,子房下位。蒴果陀螺狀,長2-3毫米。種子長橢圓形,長1毫米,頂端有翅?;ㄆ?-9月,果期10-11月。

生長環(huán)境生于山野,常攀援于巖壁上。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廣東、臺灣等地。

相關配伍1、《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風氣,兩腿抽痛:青棉花藤根和豬蹄同煮,加白糖服?!?/p>

2、《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婦女產(chǎn)后潮熱,腰痛腳酸,面黃肌瘦:青棉花藤根一斤,白馬骨根一斤,金腰帶根半斤。同切細炒熟,再加黃酒半斤,悶一夜。分成五劑,一天一劑,加水煎,沖紅糖、黃酒,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12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徐晶 - 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 遼寧中醫(y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