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骨藻,中藥名。為松節(jié)藻科植物樹狀軟骨藻Chondria armata(Kütz.)Okam.[Lophura armata Kütz.]、粗枝軟骨藻Chondria crassicaulis Harv.的藻體。樹枝狀軟骨藻分布于臺灣、廣東、海南等沿海;粗枝軟骨藻分布于浙江、廣東等沿海,黃海沿岸亦有少量分布。具有驅(qū)蟲之功效。常用于蟯蟲,蛔蟲癥。
入藥部位藻體。
性味味咸,性微寒。
功效驅(qū)蟲。
主治用于蟯蟲,蛔蟲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研末,6-9g。
采集加工春、夏季從巖石上采集,洗凈,曬干。
形態(tài)特征1、樹狀軟骨藻又名樹枝軟骨藻。藻體淺紅色,干后為深棕褐色,樹枝狀,高約4cm。主干數(shù)枝,粗壯而短,堅硬,亞圓柱形略扁,徑2-3mm,不規(guī)則分枝互生,下部裸露,上部密生很多細長的小枝及副枝,小枝基部略細,頂端尖。藻體髓部有圍軸細胞5個。孢子囊四面錐形,生于小枝末端。固著器假根狀。
2、粗枝軟骨藻:藻體暗綠色至紅褐色,軟骨質(zhì)、肉質(zhì),叢生,高10-15cm,寬2-4mm,主枝扁圓柱形,不規(guī)則向各方分枝,基部縊縮,每個分枝頂端常有單一或4個球芽,末端鈍圓。四分孢子囊生于小枝末端。固著器盤狀。
生長環(huán)境1、樹狀軟骨藻:生于潮間帶巖石上。分布于臺灣、廣東、海南等沿海。
2、粗枝軟骨藻:生于低潮帶巖石上。分布于浙江、廣東等沿海,黃海沿岸亦有少量分布。
藥材性狀1、樹狀軟骨藻:藻體深褐色或深紅色,呈樹枝狀。主干粗短,圓柱形,略扁,直徑約3mm。不規(guī)則分枝,上部密生小枝;小枝呈紡錘狀。質(zhì)硬。氣腥,味咸。
2、粗枝軟骨藻:主干扁圓柱形,不規(guī)則分枝,基部縊縮,分枝頂端常有球芽。
藥理作用1、對中樞神經(jīng)的作用:軟骨藻酸是中樞神經(jīng)的興奮性氨基酸;
2、殺蟲作用。
相關(guān)論述《中國藥用海洋生物》:“驅(qū)蟲。用于蟯蟲癥、蛔蟲癥。”
化學成份1.樹狀軟骨藻 含軟骨藻酸(domoic acid),軟骨藻內(nèi)酯(domoilactone)A及B,異軟骨藻酸 (isodomoic acid)A、B、C、D,去甲軟骨藻酸(nordomoic acid)及2種沙??舅仡愃莆?palytoxin analog)CA-Ⅰ、CA-Ⅱ。本品尚含有溴(Br)的成分。
2.粗枝軟骨藻 含三甲胺(trimethylamine)和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
12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徐晶 - 教授,碩士研究生導(dǎo)師 - 遼寧中醫(y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