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魏實,中藥名。為傘形科糙果芹屬植物阿育魏Trachyspermum ammi (L.) Sprague的成熟果實。分布于新疆和田、喀什地區(qū)等地。成熟果實入藥,性溫味辛、苦,具有祛寒除濕、理氣開胃、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癱瘓,抽搐,胃寒腹痛,消化不良,膀胱及尿道結(jié)石。
入藥部位成熟果實。
性 味味辛,苦;性溫。
功 能祛風除濕,理氣開胃,止痛。
主 治風濕疼痛,胃寒腹痛,消化不良,泌尿系結(jié)石,癱瘓,抽搐,瘡癤腫毒。
相關(guān)配伍①積食不化,打嗝不止,胃寒肝虛,腎結(jié)石,膀胱結(jié)石,腸道有蟲:阿育魏實適量(5g),研成細末,開水沖下。(《拜地依藥書》)
②膀胱及尿道結(jié):阿育魏實、黑種子草、車前子各9g。水煎服。(《新疆中草藥》)
③癱瘓,抽搐,筋肌松弛,肝脾硬:阿育魏實適量,研細粉,開水沖服。(《藥物之園》)
用法用量3-7.5g,或研末。外用適量,煎湯洗。
禁 忌陰虛火旺及內(nèi)熱者禁服。
1
生理特性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莖從基部開始分枝,無毛,表面有淺縱溝紋。葉互生;有長柄,基部成鞘狀;葉片3-4回羽狀分裂,裂片線形,長5-10mm,近無毛。復(fù)傘形花序頂生和腋生,傘輻通常8-12,不等長;總苞片4-6,狹披針形,長6-10mm;小傘形花序具花多數(shù);小總苞片與總苞片同形;萼齒不明顯;花冠白色,花瓣卵圓形,頂端淺2裂,有內(nèi)折的小舌片,邊緣具緣毛;花柱基扁圓錐形,花柱向外反折。雙懸果卵圓形,長1-2mm,具極短乳突狀毛,果棱線形,油管在棱間單生,結(jié)合面有油管2條;成熟時黑黃色,捏碎后有強烈氣味。
產(chǎn) 地非洲至埃及、伊朗、印度和阿富汗等地。新疆和田、喀什地區(qū)有栽培。
2
采集加工當年8月下旬-9月中旬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藥材性狀卵圓形或廣卵形,長1-2mm,直徑1.5-2mm;表面淺灰棕色或灰黃綠色,頂端具有花柱殘基,基部帶有纖細的果柄。分果呈長卵形,有縱棱線5條,表面密被乳突狀毛,結(jié)合面平坦。具特異香氣,味辛。
1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朱廣偉 - 研究員 -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