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喙鯨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喙鯨是一種適應深海生活的鯨類,平常很難見到,喙鯨有較長的喙,而牙齒通常比較退化。喙鯨主要分布于溫帶到熱帶的各大海域,在深海中捕捉烏賊等為食,人們對其所知甚少,其中布氏長喙鯨可見于中國臺灣沿海區(qū)域。

物種簡介喙鯨這個詞最早見于古挪威語“nebhval”,意為“有喙的鯨”,包含喙鯨科所有的成員,而其中瓶鼻鯨屬,與貝喙鯨屬,這兩屬的喙鯨有時又合稱為瓶鼻鯨。喙鯨相當難以觀察,其中數(shù)種尚未發(fā)現(xiàn)活體,僅少數(shù)物種有較深入的研究資料。關于喙鯨的分類一直是暫時性與未定,常有新種發(fā)表或舊種的改正,現(xiàn)生種共計有6屬20余種。1

物種特征喙鯨的共同特征最明顯的就是嘴喙,在比例上比擁有長嘴喙的海豚來得短,但較其他鯨類都來得長。所有喙鯨在喉嚨部位均有一對呈V字型的深溝,此溝槽有時又稱為“喉腹折”,但與須鯨科成員擁有的喉腹折在構造上大不相同,一般所說的喉腹折是指后者。喙鯨的胸鰭小,趾骨短而手臂部分(撓骨與尺骨)相對較長;部分種類擁有稱之為“胸鰭窩”的構造,在胸鰭內側體壁處有輕微的凹陷,使胸鰭可以往內縮,可能是為了減少阻力,但由于外觀上極不顯著,只有擱淺或死亡個體才能察覺其存在。尾鰭占相當大的比例,中央通常沒有凹刻(少數(shù)種類有輕微的凹陷)。辨別各種喙鯨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牙齒的大小、形狀,與著生在下顎的位置。大部分種類僅保有1對牙齒,只有成年雄鯨的牙齒會發(fā)育到突出牙床,某些種類其成年雄鯨的牙齒在嘴巴閉上時會外露,至于雌鯨與未成年雄鯨是看不到牙齒的。成年雄鯨身上常有細長的傷痕,在全身呈十字形交叉分布,由此判斷牙齒可能是用來打斗的武器。3

生活習性一般而言,喙鯨是深層的潛水者,很少接近海面,最主要的發(fā)現(xiàn)深度在至少300米深的地方。大多數(shù)種類似乎以海洋中層或深海的槍烏賊與魚類為食。 5

生存狀態(tài)由于喙鯨多游弋在深海很難被人發(fā)現(xiàn),人們對其生活習性的研究還不多,所以關于喙鯨的報道大多來自人們的偶然發(fā)現(xiàn)。至于其如何捕食及遷徙繁殖等知之甚少,似乎沒有急迫的生存危機。6

地域分布

喙鯨主要分布于溫帶到熱帶的各大海域。

物種分類

|| ||

7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劉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