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驢食草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紅豆草花色粉紅艷麗,飼用價值可與紫花苜蓿媲美,故有“牧草皇后”之稱。我國新疆天山和阿爾泰山北麓都有野生種分布。目前國內栽培的全是引進種,主要是普通紅豆草和高加索紅豆草。前者原產(chǎn)法國,后者原產(chǎn)蘇聯(lián)?,F(xiàn)在歐洲,非洲和亞洲都有大面積的栽培。國內種植較多的省市區(qū)有內蒙古、新疆、陜西、寧夏、青海。甘肅農業(yè)大學等單位還選育出對甘肅生境有較強的適應性的甘肅紅豆草。

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莖直立,中空,被向上貼伏的短柔毛。小葉13-19,幾無小葉柄;小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0-30毫米,寬4-10毫米,上面無毛,下面被貼伏柔毛??偁罨ㄐ蛞干?,明顯超出葉層;花多數(shù),長9-11毫米,具l毫米左右的短花梗;萼鐘狀,長6-8毫米,萼齒披針狀鉆形,長為萼筒的2-2.5倍,下萼齒較短;花冠玫瑰紫色,旗瓣倒卵形,翼瓣長為旗瓣的1/4,龍骨瓣與瓣約等長;子房密被貼伏柔毛。莢果具1個節(jié)莢,節(jié)莢半圓形,上部邊緣具或尖或鈍的刺。1

生長環(huán)境驢食草屬于嚴格的異花授粉植物,其雌蕊較長,柱頭超過花藥,雌雄蕊成熟時間不一致,雄性先熟,因而自花不育,即使人為控制自花授粉結實后,其后代的生活也會顯著減退。在自然狀態(tài)下,結實率較低,一般只在50%左右。

驢食草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可在干燥瘠薄,土粒粗大的砂礫、沙壤土和白堊土上栽培生長。它有發(fā)達的根系,主根粗狀,側根很多,播種當年主根生長很快,生長二年在50~70厘米深土層以內,側根重量占總根量的80%以上,在富含石灰質的土壤,疏松的碳酸鹽土壤和肥沃的田間生長極好。在酸性土,沼澤地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都不適宜栽培。在干旱地區(qū)適宜栽培利用。

1.生長特性 在適宜的條件下,播種3-4天后即可發(fā)芽,6-7天出土,子葉出土后5-10天長出第一片真葉。在甘肅河西走廊栽培,生長快,開花早,播種當年即可結子。在甘肅黃羊鎮(zhèn)4月初播種,7月上旬開花,8月中旬種子成熟。第二年一般在3月中旬返青,較紫花苜蓿約早1周,比紅三葉約早2周。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自然條件下,4月末播種,當年也能開花、結子,但種子不甚飽滿,第二年4月中旬返青,5月下旬現(xiàn)蕾,6月上旬開花,7月上旬種子成熟,由返青至成熟約90天,是豆科牧草中較為早熟的品種。南京地區(qū)秋季播種,第二年4月初開始迅速生長,4月中旬現(xiàn)蕾,5月初開花,6月上中旬種子成熟。在貴陽市10月中旬播種,下旬出苗,翌年4月中旬開花,5月底種子成熟。
2.異花授粉 自交結實率低,即使在人為條件下控制自花授粉,其后代的生活力也顯著減退。成熟的花粉粒,在5小時內有授粉能力,雌蕊授粉能力可保持2天。在大田生產(chǎn)條件下,授粉率的高低,取決于傳粉昆蟲的多寡,如開花期遇上高溫、多雨也會影響授粉。在自然條件下,紅豆草結實率一般為30%左右,故提高紅豆草的結實率,是種子生產(chǎn)的重要問題。種子喪失發(fā)芽能力較快,一般貯存5年以上的種子就不宜作播種使用。
3.根系強大 據(jù)測定,生長一年的根系分布在2厘米的耕作層內,留在土壤中的鮮根每公頃為12.5噸;生長二年的根量倍增,每公頃可產(chǎn)鮮根40.5噸,為第一年的3倍多,如果加上底層中的殘留根量,總重超過了地上部分。因此,種植紅豆草的土壤含有豐富的有機質,是糧食作物和經(jīng)濟作物的良好前作,在干旱地區(qū)的輪作倒茬和耕作制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價值**(一)飼用** 驢食草作飼用,可青飼,青貯、放牧、曬制青干草,加工草粉,配合飼料和多種草產(chǎn)品。青草和干草的適口性均好,各類畜禽都喜食,尤為兔所貪食。與其它豆科不同的是,它在各個生育階段均含很高的濃縮單寧,可沉淀能在瘤胃中形成大量持久性泡沫的可溶性蛋白質,使反芻家畜在青飼、放牧利用時不發(fā)生膨脹病

(二)肥用 驢食草作肥用,可直接壓青作綠肥和堆積漚制堆肥。其莖葉柔嫩,含纖維素低,木質化程度輕,壓青和堆肥易腐爛,是優(yōu)良的綠肥作物。根茬地能給土壤遺留大量有機質和氮素,改善土壤理化性,肥田增產(chǎn)效果顯著。是中長期草田輪作的優(yōu)良作物。

(三)保土、蜜源、觀賞 驢食草根系強大,側根多,枝繁葉茂蓋度大,護坡保土作用好,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一年可開兩次花,總花期長達3個月,含蜜量多,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其花序長,小花數(shù)多,花期長,花色粉紅、紫紅各色兼具,開放時香氣四射,引人入勝,道旁庭院種植,是理想的綠化,美化和觀賞植物。

栽培技術紅豆草以各種禾谷類作物為前荏,輪作年限以3年為宜,連作病蟲害嚴重。紅豆草可生長于干燥貧瘠的沙礫土、沙土,征整地要求不嚴。2

紅豆草植種春秋皆可,宜早不宜遲。播種時應帶英播種,播量每畝6-8kg,行距20-30cm。如需收種,畝播量5kg,行距30-60cm。根深一般為4-5cm。2

田間管理與苜蓿相同,收獲:適宜收獲期是盛花期,一般每年收兩次,割草時留荏5-6cm,并注意每次收割后及時施氮、磷、鉀和石灰。如果需要作種,采種比能過遲,在50%的豆莢變成褐色時即可收種,以免落粒。2

分布我國華北、西北地區(qū)栽培。主要分布于歐洲。3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付晶 - 副教授 - 東北農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