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大狼毒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大狼毒,中藥名。為大戟科植物大狼毒Euphorbia nematocypha Hand.-Mazz.的根。分布于云南。具有化瘀止血,殺蟲止癢之功效。常用于創(chuàng)傷出血,跌打腫痛,瘰疬,疥癬。

入藥部位根。

性味味苦,性溫。

歸經歸心、肺經。

功效化瘀止血,殺蟲止癢。

主治用于創(chuàng)傷出血,跌打腫痛,瘰疬,疥癬。

相關配伍治疥癩瘡:大狼毒、花椒,為細末,香油或豬油調搽。避風,如不避風,令人腫皮。(《滇南本草》)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撒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禁內服。采挖時漿汁接觸皮膚會腫脹,脫皮。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研粉。

形態(tài)特征大狼毒:又名搜山虎、土瓜狼毒。多年生草本,高35-55cm。全株含白色乳汁。根圓錐狀或圓柱狀,直徑1-3cm,外皮淡褐色,無側根或有少數(shù)側根。莖簇生或單一,圓柱形,綠白色,紅色或下部綠白而上部有紫紅暈,不分枝或上部有分枝。單葉互生;無柄;葉片橢圓狀披針形,橢圓狀長圓形、披針形至長卵形,長2-5.8cm,寬0.7-1.9cm,先端短尖而鈍,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有時帶紅暈。花淺黃色,花序頂生或近頂腋生;頂生花序具5-9枚花梗排列成傘形,基部具5-9枚葉狀苞片,成兩輪;腋生花梗單一,花梗頂端著生一杯狀花序或再作2-4傘狀分枝;總苞淡綠黃色,具縱棱,先端5裂,裂片倒卵形,先端微凹或全緣;外側腺體4-5枚,長圓形,橘紅色或杏黃色,內面具白絲毛;雄花多數(shù),通常1-3雄蕊伸出腺體之上,花絲頂端分叉成2個花藥;中間雌花1朵,花梗較花絲長,伸出總苞外,子房近球形,密被刺毛,花柱3枚,柱頭2叉。蒴果三棱狀球形,具小疣狀突起及紅色刺毛;種子卵形,赭紅色,長約5mm,一端具明顯白色種阜?;ㄆ谙募?。

生長環(huán)境生于原野、山坡路旁或向陽草叢中。分布云南等地。

藥材性狀

根長圓柱狀,圓錐狀至紡錘狀,直徑1-8cm,外皮黃褐色,具縱皺紋。粉質,斷面黃白色,具凹凸相間的同心環(huán)紋。

相關論述1、《滇南本草》:“搽疥癩瘡。”

2、《云南中草藥》:“止血,消炎,消腫。治外傷出血?!?/p>

3、《全國中草藥匯編》:“瀉下逐水,外用止血止癢。主治創(chuàng)傷出血,淋巴結核,跌打瘀血腫痛,皮膚瘙癢,癬疥?!?/p>

附注本屬植物作大狼毒藥用的尚有:①毛大狼毒(被蓋大狼毒)Euphorbia nematocypba Hand.-Mazz. var. induta Hand.-Mazz.分布于云南。②藍葉大戟Euphorbia cyanophylla Levl.又名:大狼毒(云南富民)。分布于云南。

藥理作用保肝和抗氧化作用。

12345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白云娥 - 副教授 - 山西醫(yī)科大學中藥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