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盾果草

科學(xué)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xué)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盾果草,中藥名。為紫草科植物盾果草Thyrocarpus sampsonii Hance的全草。分布于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于癰腫,疔瘡,咽喉疼痛,泄瀉,痢疾。

入藥部位全草。

性味味苦,性涼。

歸經(jīng)歸心、大腸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

主治癰腫,疔瘡,咽喉疼痛,泄瀉,痢疾。

相關(guān)配伍1、治疔瘡癤腫:鮮盾果草30g,水煎服,每日1劑,藥渣外敷患部?;蛴悯r全草搗爛外敷患部。(《全國中草藥匯編》)

2、治菌痢,腸炎:盾果草15g。每日2次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用法用量內(nèi)服: 煎湯,9-15g,鮮品30g。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

采集加工4-6月采收,鮮用或曬干。

形態(tài)特征莖1條至數(shù)條,直立或斜升,高20-45厘米,常自下部分枝,有開展的長硬毛和短糙毛?;~叢生,有短柄,匙形,長3.5-19厘米,寬1-5厘米,全緣或有疏細(xì)鋸齒,兩面都有具基盤的長硬毛和短糙毛;莖生葉較小,無柄,狹長圓形或倒披針形?;ㄐ蜷L7-20厘米;苞片狹卵形至披針形,花生苞腋或腋外;花梗長1.5-3毫米;花萼長約3毫米,裂片狹橢圓形,背面和邊緣有開展的長硬毛,腹面稍有短伏毛;花冠淡藍(lán)色或白色,顯著比萼長,筒部比檐部短2.5倍,檐部直徑5-6毫米,裂片近圓形,開展,喉部附屬物線形,長約0.7毫米,肥厚,有乳頭突起,先端微缺;雄蕊5,著生花冠筒中部,花絲長約0.3毫米,花藥卵狀長圓形,長約0.5毫米。小堅(jiān)果4,長約2毫米,黑褐色,碗狀突起的外層邊緣色較淡,齒長約為碗高的一半,伸直,先端不膨大,內(nèi)層碗狀突起不向里收縮。花果期5-7月。

生長環(huán)境生于山坡草地、路旁或石礫堆、灌叢中。分布于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性狀鑒別莖較細(xì),1至數(shù)條,圓柱形,長10-30cm,表面枯綠色,具灰白色糙毛,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白色。基生葉叢生,皺縮卷曲,濕潤展開后,匙形,具柄,長3.5-19cm,寬1-5cm,枯綠色或深綠色,兩面均具灰白色粗毛,莖生葉較小,無柄。葉片稍厚。有時可見藍(lán)或紫色小花?;蛴袃蓪油霠钔黄鸬男?jiān)果,基頂部外層有直立的齒輪,內(nèi)層緊貼邊緣。氣微,味微苦。

相關(guān)論述1、《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消腫。主治癰癤疔瘡,菌痢,腸炎?!?/p>

2、《湖南藥物志》:“利咽,止渴。”

12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巢志茂 - 碩士,研究員,博士生導(dǎo)師 - 中國中醫(yī)科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