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棠花,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繡線梅Neillia thyrsiflora D.Don的花。產(chǎn)于云南西北部。具有抗癆之功效。常用于肺癆。
入藥部位花。
功效抗癆。
主治肺癆。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2g。
采集加工7-8月花開時采摘,曬干。
形態(tài)特征繡線梅,又名復(fù)序南梨。灌木,高達(dá)2m。小枝細(xì)弱,有棱角,紅褐色,微被柔毛或近于無毛;冬芽卵形,先端稍鈍,紅褐色,有2-4枚外露的鱗片,在花枝上葉腋間常2-3芽迭生。單葉互生;葉柄長1-1.5cm,微被毛或近于無毛;托葉卵狀披針形,有稀疏鋸齒,長約6mm,兩面近于無毛;葉片卵形至卵狀橢圓形,近花序葉片常呈卵狀披針形,長6-8.5cm,寬4-6cm,先端長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通?;?深裂,稀有不規(guī)則的3-5淺裂,邊緣有尖銳重鋸齒,下面沿葉脈有疏柔毛或近于無毛?;▋尚?;頂生圓錐花序,直徑6-15.5cm;花梗長約3mm,總花梗和花梗均微被柔毛;苞片小,卵狀披針形,內(nèi)外被毛;花直徑約4mm;萼筒鐘狀,長2-3cm,萼片5,三角形,約與萼筒等長,內(nèi)外兩面微被短柔毛;花瓣5,倒卵形,長約2mm,白色;雄蕊10-15,花絲短,生于萼筒邊緣;子房無毛或在縫上微被毛。蓇葖果長圓形,宿萼外面密被柔毛和稀疏長腺毛;種子8-10,卵形,亮褐色,長約1.5mm?;ㄆ?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3000m的山地叢林中。產(chǎn)于云南西北部。
性狀鑒別圓錐花序,直徑6-15cm,總花梗和花梗均被疏柔毛。苞片小,卵狀披針形,兩面均被毛,花直徑約4mm;萼筒鐘狀,長2-3mm,外被短柔毛。萼片三角形,先端尾尖,與萼筒等長,內(nèi)外面被疏短柔毛?;ò甑孤研?,黃白色,長2mm。雄蕊10-15,花絲短,著生萼筒邊緣。子房無毛或有少數(shù)柔毛。氣微香,味淡。
12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杜新亮 - 博士、助理研究員 - 中國中醫(yī)科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