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斜艙壁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斜艙壁,指船體內(nèi)不與基平面垂直的艙壁。

艙壁,是將船內(nèi)空間分隔成艙室的豎壁或斜壁,種類繁多,以適應不同的要求。

定義斜艙壁,即船體內(nèi)不與基平面垂直的艙壁。

相關概念基平面作為基準的點、線、面在工件上不一定具體存在(例如: 孔的中心、軸心線、基準 中心平面等),而常由某些具體的表面來體現(xiàn)。這些表面就稱為基面。例如,在車床上用三爪卡盤夾持一根短圓軸。實際定位表面(基面)是外圓柱面,而它所體現(xiàn)的定位基準是這根圓軸的軸心線。

作為基準,可以是沒有面積的點和線,或很小的面;但是代表這種基準的點和線,在工件上具體體現(xiàn)的基面總是有一定面積的。例如,代表軸心線的基面是中心孔錐面。1

艙壁艙壁(bulkhead)是將船內(nèi)空間分隔成艙室的豎壁或斜壁。種類繁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橫艙壁(transverse bulkhead):沿船寬方向的艙壁;

縱艙壁(longitudinal bulkhead):沿船長方向的艙壁;

中縱艙璧(centerline bulkhead):位于中線面上的艙壁;

防撞艙壁(collision bulkhead):船上最前一道從船底上伸至干舷甲板或上甲板的水密橫艙壁;

尾尖艙艙壁(afterpeak bulkhead):尾尖艙前端的水密橫艙壁;

甲板問艙壁(tweendeck bulkhead):兩層甲板之間的艙壁;

水密艙壁(watertight bulkhead):在規(guī)定壓力下能保持不透水的艙壁;

油密艙壁(oiltight bulkhead):在規(guī)定壓力下能保持不透油的艙壁;

平面艙壁(plane bulkhead):由平艙壁板和骨架構成的艙壁;

槽形艙壁(corrugated bulkhead):由凹凸艙壁板和骨架構成的艙壁(見圖1);

雙板艙壁(double plate bulkhead):由兩層艙壁板及其間的骨架組成的艙壁;

局部艙壁(partial bulkhead):僅伸展至艙室一部分的艙壁;

輕艙壁(partition bulkhead,screen bulkhead):只起分隔艙室的作用,而不承擔載荷的輕型艙壁;

制蕩艙壁(swash bulkhead):液艙內(nèi),為降低液體劇烈晃動而裝設的帶開孔的艙壁。2

應用按艙壁在船體內(nèi)部的布置方向,可分為橫艙壁、縱艙壁和斜艙壁三種。具有相當強度并保持水密性的艙壁稱為主艙壁。主艙壁除了作為船底、甲板和舷側板架的支承外,還對保證船體橫向強度和剛性起著重要作用。

和主艙壁相接的最上層甲板稱為艙壁甲板。

按艙壁用途可分為水密艙壁、深艙艙壁、防火艙壁、制蕩艙壁和輕艙壁幾種。

按艙壁的結構型式可分為平面艙壁、槽形艙壁兩種。

艙壁結構的受力情況與其布置用途有關。

①對于水密艙壁,承受艙壁平面內(nèi)的壓縮力。包括甲板載荷和舷外水壓力,以及進塢時龍骨墩的反力等。當船體海損破艙后,還要承受艙內(nèi)水的靜壓力或動壓力;

②對于液體的艙壁,除受到與水密艙壁相同的作用外,主要是承受經(jīng)常性的艙內(nèi)液體靜壓力和搖蕩時的動壓力;

③對于縱艙壁,除液體艙壁承受艙內(nèi)液體的壓力外,長的縱艙壁還參與船體的總縱彎曲。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張磊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