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西瓜苗,中藥名。為錦葵科植物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 Linn.的根或全草。分布于全國各地。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咳之功效。用于咽喉腫痛,咳嗽,瀉痢,瘡毒,燙傷。
別名禿漢頭、野芝麻、和尚頭、山西瓜秧、小秋葵、香鈴草、打瓜花、燈籠花、黑芝麻、尖炮草、天泡草
入藥部位根或全草。
性味味甘,性寒。
歸經(jīng)歸肺、肝、腎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利咽止咳。
主治用于咽喉腫痛,咳嗽,瀉痢,瘡毒,燙傷。
相關(guān)配伍1、治傷風(fēng)感冒,嗓子疼:野西瓜苗9g,防風(fēng)9g,黃芩15g,黃柏9g,前胡15g,紫菀9g,半夏9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2、治風(fēng)熱咳嗽:小秋葵根15g,白糖9g。煎水服。(《貴州草藥》)
3、治腹痛:野西瓜苗15g。水煎服,每日2次。(《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研末油調(diào)涂。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去凈泥土,曬干。
形態(tài)特性一年生直立或平臥草本,高25-70厘米,莖柔軟,被白色星狀粗毛。葉二型,下部的葉圓形,不分裂,上部的葉掌狀3-5深裂,直徑3-6厘米,中裂片較長,兩側(cè)裂片較短,裂片倒卵形至長圓形,通常羽狀全裂,上面疏被粗硬毛或無毛,下面疏被星狀粗刺毛;葉柄長2-4厘米,被星狀粗硬毛和星狀柔毛;托葉線形,長約7毫米,被星狀粗硬毛?;▎紊谌~腋,花梗長約2.5厘米,果時延長達(dá)4厘米,被星狀粗硬毛;小苞片12,線形,長約8毫米,被粗長硬毛,基部合生;花萼鐘形,淡綠色,長1.5-2厘米,被粗長硬毛或星狀粗長硬毛,裂片5,膜質(zhì),三角形,具縱向紫色條紋,中部以上合生;花淡黃色,內(nèi)面基部紫色,直徑2-3厘米,花瓣5,倒卵形,長約2厘米,外面疏被極細(xì)柔毛;雄蕊柱長約5毫米,花絲纖細(xì),長約3毫米,花藥黃色;花柱枝5,無毛。蒴果長圓狀球形,直徑約1厘米,被粗硬毛,果爿5,果皮薄,黑色;種子腎形,黑色,具腺狀突起。花期7-10月。
生長環(huán)境生于平原、山野、丘陵或田梗。分布于全國各地。
藥材性狀本品莖柔軟,長30-60cm。表面具星狀粗毛。單葉互生,葉柄長2-4cm;完整葉片掌狀3-5全裂,直徑3-6cm,裂片倒卵形,通常羽狀分裂,兩面有星狀粗刺毛。質(zhì)脆。氣微,味甘淡。
藥理作用具有利尿作用,使鉀、鈉、氯離子的排出也增加。
相關(guān)論述《貴州草藥》:“疏風(fēng)止咳,解毒,生肌。”
12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董麗莎 - 教授 - 貴陽中醫(yī)藥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