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消容根,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大豬屎豆Crotalaria assamica Benth.的根。分布于臺灣、湖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具有涼血降壓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損傷,高血壓病。
入藥部位根。
性味味淡,性微涼。
歸經(jīng)歸脾經(jīng)。
功效涼血降壓。
主治跌打損傷,高血壓病。
相關(guān)配伍治高血壓?。河茫ㄗ韵荩r根30-60g,燉豬瘦肉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
使用注意《全國中草藥匯編》:“孕婦忌服。”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挖,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
形態(tài)特征大豬屎豆,又名凸尖野百合。直立高大草本,高達(dá)1.5米;莖枝粗狀,圓柱形,被銹色柔毛。托葉細(xì)小,線形,貼伏于葉柄兩旁;單葉,葉片質(zhì)薄,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先端鈍圓,具細(xì)小短尖,基部楔形,長5-15厘米,寬2-4厘米,上面無毛,下面被銹色短柔毛;葉柄長2-3毫米,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有花20-30朵;苞片線形,長2-3毫米,小苞片與苞片的形狀相似,通常稍短;花萼二唇形,長10-15毫米,萼齒披針狀三角形,約與萼筒等長,被短柔毛;花冠黃色,旗瓣圓形或橢圓形,長15-20毫米,基部具胼胝體二枚,先端微凹或圓,翼瓣長圓形,長15-18毫米,龍骨瓣彎曲,幾達(dá)90度,中部以上變狹形成長喙,伸出萼外;子房無毛。莢果長圓形,長4-6厘米,徑約1.5厘米,果頸長約5毫米;種子20-30顆。花果期5-12月間。
生長環(huán)境多栽培于我國南部。分布于臺灣、湖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相關(guān)論述1、《生草藥性備要》:“治傷癥?!?/p>
2、《嶺南采藥錄》:“治內(nèi)傷?!?/p>
3、《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涼血降壓,利水。”
附注本種的種子所含的野百合堿有抗腫瘤作用。用于治療白血病,鱗狀上皮癌,惡性腫瘤,近期療效較好,但對肝臟有一定毒性。
12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杜首穎 -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