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竹卷心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竹卷心,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nigra(Lodd.exLindl.)Munrovar.henonis(Mitf.)StapfetRendle等的卷而未放的幼葉。分布于山東、河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清心除煩,利尿,解毒之功效。用于熱病煩渴,小便短赤,燒燙傷。

入藥部位卷而未放的幼葉。

性味味甘、微苦、淡、性寒。

歸經(jīng)歸心、肝經(jīng)。

功效清心除煩,利尿,解毒。

主治用于熱病煩渴,小便短赤,燒燙傷。

相關配伍治太陽溫病,神昏譫語:玄參心三錢,蓮子心五分,竹葉卷心二錢,連翹心二錢,犀牛角二錢(磨沖),連心麥冬三錢。水煎服。(《溫病條辯》清宮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品6-12g。外用:適量,煅存性研末調敷。

采集加工清晨采集,鮮用。

形態(tài)特征淡竹又名:毛金竹,白夾竹。植株木質化,呈喬木狀。竿高6-18m,直徑5-7cm,成長后仍為綠色,或老時為灰綠色,竿環(huán)及籜環(huán)均甚隆起?;X鞘背面無毛或上部具微毛,黃綠至淡黃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點和條紋;籜耳及其繸毛均極易脫落;籜葉長披針形,有皺折,基部收縮;小枝具葉1-5片,葉鞘鞘口無毛;葉片深綠色,無毛,窄披針形,寬1-2cm,次脈6-8對,質薄。穗狀花序小枝排列成覆瓦狀的圓錐花序;小穗含2-3花,頂端花退化,穎1或2片,披針形,具微毛;外稃銳尖,表面有微毛;內稃先端有2齒,生微毛,長12-15mm;鱗被數(shù)目有變化,3至1枚或缺如,披針形,長約3mm;花藥長7-10mm,開花時,以具有甚長之花絲而垂懸于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頂生一長形之花柱,兩者共長約7mm,柱頭3枚,各長約5mm,呈帚刷狀。筍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生長環(huán)境通常栽植于庭園。分布于山東、河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現(xiàn)代應用用于流感、流腦,乙腦等。

相關論述《本草再新》:“清心瀉火,解毒除煩,消暑利濕,止渴生津?!?/p>

123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葛鵬玲 - 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