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多皮飲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中藥方劑,主要成分為:地骨皮,五加皮,桑白皮,干姜皮,大腹皮,白鮮皮等。主要功效為健脾利濕,滌清胃腸積滯,辛溫和胃,驅(qū)風止癢,涼血和血化斑,泄肺而清皮毛,用于亞急性、慢性蕁麻疹的治療。

簡介【藥物組成】地骨皮3錢,五加皮3錢,桑白皮5錢,干姜皮2錢,大腹皮3錢,白鮮皮5錢,粉丹皮3錢,赤苓皮5錢,冬瓜皮5錢,扁豆皮5錢,川槿皮3錢。

【處方來源】《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集》。

【方劑主治】亞急性、慢性蕁麻疹。

【臨床應用】慢性蕁麻疹:李某敏,女,41歲。初診:1971年2月10日。主訴十余年來全身不斷發(fā)生紅疙瘩,癢甚?,F(xiàn)病史:患者十余年來,不斷在四肢、軀干發(fā)生大片紅色疙瘩,劇烈瘙癢,時起時落,每早晚發(fā)疹較重,無一定部位,特別是冬季晚上入寢后更重,夏日亦不間斷,曾經(jīng)多方面治療不效。檢查:四肢有散在指蓋大或銅元大、不整形之大片扁平隆起,淡紅色,脈象沉緩,舌苔白,舌質(zhì)談。西醫(yī)診斷:慢性等麻疹。中醫(yī)辨證:先有蘊濕兼感風寒之邪化熱,風寒濕熱交雜,纏綿不去,發(fā)于皮膚。立法:調(diào)和陰陽氣血,兼以清熱散寒,疏風祛濕。方藥:五加皮3錢,桑白皮3錢,地骨皮3錢,丹皮3錢,干姜皮3錢,陳皮3錢,扁豆皮3錢,茯苓皮3錢,白鮮皮3錢,大腹皮3錢,當歸3錢,浮萍3錢。2月17日進服上方7劑,皮疹明顯減少,只是早上外出后有少數(shù)皮疹,晚上也基本不發(fā)。2月26日復診,又繼服4劑后,皮疹即完全不發(fā)。又服3劑,臨床治愈。

各家論述【各家論述】本方是根據(jù)《六科準繩》中五皮飲化裁而來。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濕,滌清胃腸的積滯;原方五皮飲中的生姜皮改為干姜皮,取其辛溫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鮮皮、川槿皮驅(qū)風止癢;丹皮涼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泄肺而清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