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胞腫如桃病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胞腫如桃,中醫(yī)病名。是指以胞瞼高腫難睜,皮膚紅赤疼痛,其狀如桃為主要表現(xiàn)的外障眼病。又名腫脹如杯、覆杯、封塞、蚌合。本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季節(jié),多以單眼患病,常合并有咽部其他病變。預后與其合并癥的嚴重程度和治療情況有密切關系。

名詞解釋是指以胞瞼高腫難睜,皮膚紅赤疼痛,其狀如桃為主要表現(xiàn)的外障眼病。

歷史沿革首見于《銀海精微》,認為是由于脾肺壅熱,邪客腠理所致,上下胞腫如桃?!蹲C治準繩·雜病·氣竅門》則稱腫脹如杯,認為是肝火有余,木火傳于脾土所致,《目經大成·覆杯》的觀點與證治準繩相似。

與西醫(yī)病名的關系本病相當于西醫(yī)疾病的重度眼瞼炎性水腫。

1、有原發(fā)感染灶。

2、眼瞼紅、腫、熱、痛,可伴結膜水腫、充血,重者可有頭痛、發(fā)熱、惡寒癥狀。

病因風熱毒邪,脾肺壅熱,肝經實熱。

病機1、風熱毒邪客于胞瞼肌膚之間,集聚成腫。

2、脾肺壅熱,上犯于目,客于胞瞼所致。

3、肝經實熱傳于脾土,毒火自內上攻,發(fā)于胞瞼。

診斷要點一、診斷依據1、常單服發(fā)病,胞瞼紅腫,疼痛難睜,如紅桃,似杯覆。

2、常伴熱淚頻流,怕熱羞明,頭痛。

3、或伴白睛赤腫高起,或伴黑睛潰爛,或伴目珠前突、轉動不靈。

二、病證鑒別胞虛如球病,因脾虛氣弱,水濕上泛,以胞瞼腫脹,皮色正常,虛軟如球,按之不痛為主要癥狀的眼病。相當于眼瞼非炎性水腫。

辨證論治一、辨證要點本病以胞瞼的紅腫痛為主癥,往往起病急、病情重,多實證。初起胞瞼紅腫,兼頭痛身熱,多屬風熱毒邪客于胞瞼;胞瞼紅腫如桃,兼白睛赤腫,多屬脾肺壅熱;胞瞼腫脹紅赤似杯覆,兼黑睛潰爛、目珠前突,多屬肝經實火傳于脾土。

二、治療原則本病病情急重,根據“實者瀉之”、“急則治其標”的原則,應以清瀉為主,盡早退赤消腫,同時應根據素體情況,顧其正氣,固本善后。

三、證治分類內治

1、風熱外襲

主證:胞瞼腫脹,紅赤疼痛,起病較急;兼見惡寒發(fā)熱,頭痛及全身不適。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

代表方:仙方活命飲加減。

方藥:白芷、貝母、防風、赤芍、當歸尾、甘草節(jié)、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沒藥、金銀花、陳皮。

2、脾肺壅熱

主證:胞瞼紅赤疼痛,腫脹如桃,睜眼困難,白睛赤腫高起,淚熱羞明;兼見身熱頭痛,口渴引飲,溲赤便秘。舌質紅,苔黃,脈數。

治法:清熱瀉肺解毒。

代表方:桑白皮湯加減。

方藥:桑白皮、半夏、蘇子、杏仁、貝母、山梔子、黃芩、黃連。

3、肝經實火

主證:胞瞼腫脹焮赤,如紅桃,似杯覆,瞼閉不開,白睛混赤腫脹,黑睛潰爛,目珠疼痛難忍,淚熱頻流,羞明磣澀;兼見頭痛面紅,口苦咽干,尿赤便秘。舌質紅,苔黃糙,脈弦數。

治法:清肝瀉火。

代表方:龍膽瀉肝湯。

方藥:龍膽草、當歸、梔子、澤瀉、木通、車前子、黃芩、生地黃、柴胡、生甘草。

其他療法外治

1、點眼藥法

局部滴用清熱解毒的眼藥水,如魚腥草眼藥水、熊膽眼藥水,每2小時1次,每次1—2滴。

2、敷法

如意金黃散(《醫(yī)宗金鑒》)調水或醋外敷胞瞼以清熱解毒、散結止痛,每日1次;

紫金錠(《片玉心書》)磨汁,頻頻外涂胞瞼,以解毒消腫。

轉歸預后本病發(fā)病急,傳變快,病初積極有效治療,預后較好。若失治或誤治,或病勢驟猛,伴黑睛潰爛,目珠前突等癥則可導致失明及向目眶及顱內傳變形成惡癥。

預防調護1、避免嗜食辛辣炙博之品,注意調理臟腑功能,防止火熱毒邪侵入。

2、注意眼部衛(wèi)生,防止眼部受傷,邪毒乘虛而入。

3、患病期間注意靜養(yǎng),飲食清淡,多飲水,認真接受相關治療。

4、不得擠壓胞瞼及眼珠;外敷藥物時,注意勿將藥粉掉人跟內。

文獻摘要《銀海精微》卷下:“問曰:人之患眼胞瞼壅腫如桃者,何也?答曰:此乃脾肺之壅熱,邪客腠理,致上下胞瞼如桃,痛澀淚出不絕之注桃目。治之用桃葉烘熱,熨其腫處。宜服清涼散、羌活除風湯、蟬花散主之?!?/p>

123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龔小剛 - 博士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