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對暑病耗傷津氣的治法。
解讀暑性酷烈,為亢盛的陽熱之邪,亢陽而傷陰;暑熱病邪又屬壯盛的火熱之邪,壯火則食氣,而耗損人體元氣。同時,暑邪迫津外泄,氣隨津耗,也導致津氣耗傷。所以暑病易于損傷津氣,治宜清暑益氣。清暑益氣湯為其代表方劑。
中醫(yī)應(yīng)用暑天癥見高熱不退,口渴,煩躁汗多,神疲少氣,苔黃白而干,脈虛數(shù)無力,可用《溫熱經(jīng)緯》清暑益氣湯。該方著力于益氣生津,兼清暑邪。若虛人夾濕而病暑者,則以《脾胃論》清暑益氣湯為宜。
1、清暑益氣湯《溫熱經(jīng)緯》
組成:西洋參、石斛、麥冬、黃連、竹葉、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功用:清暑益氣,養(yǎng)陰生津
主治:暑熱氣津兩傷證。身熱多汗,口渴心煩,小便短赤,體倦少氣,精神不振,脈虛數(shù)。
2、清暑益氣湯《脾胃論》
組成:黃芪、蒼術(shù)、升麻、人參、白術(shù)、橘皮、神曲、澤瀉、甘草、黃柏、當歸身、麥門冬、青皮、葛根、五味子
功用:清暑益氣,除濕健脾
主治:平素氣虛,又感暑濕。癥見身熱頭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飲食,胸滿身重,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膩,脈虛。
12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沈洋 - 博士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