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核,中藥名。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種子。夏季采摘成熟果實(shí),除去果皮和肉質(zhì)假種皮,洗凈,曬干。
生理特性本品呈長圓形或卵圓形,略扁,長1.5~2.2cm,直徑1~1.5cm。表面棕紅色或紫棕色,平滑,有光澤,略有凹陷及細(xì)波紋,一端有類圓形黃棕色的種臍,直徑約7mm。質(zhì)硬。子葉2,棕黃色。氣微,味微甘、苦、澀。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福建、廣東、廣西。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種子。
炮制方法1、荔枝核用時搗碎。
2、鹽荔枝核,取凈荔枝核,搗碎,依鹽炙法(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加入一定量食鹽的水溶液拌炒的方法稱為鹽炙法。)炒干。
性味甘、微苦,溫。
歸經(jīng)歸肝、腎經(jīng)。
功效行氣散結(jié),祛寒止痛。
主治用于寒疝腹痛,睪丸腫痛。
相關(guān)配伍1、治心腹胃脘久痛,屢觸屢發(fā)者:荔枝核一錢,木香八分。為末。每服一錢,清湯調(diào)服。(《景岳全書》荔香散)
2、治心痛及小腸氣:荔枝核一枚。煅存性,酒調(diào)服。(《本草衍義》)
3、治腎大如斗: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等分。銼散,炒,出火毒,為末。酒下二錢,日三服。(《世醫(yī)得效方》荔核散)
4、治血?dú)獯掏矗豪笾?燒存性)半兩,香附子一兩。上為末。每服二錢,鹽酒送下。(《婦人良方》蠲痛散)
用法用量5~10g。
禁忌無寒濕滯氣者勿服生。
相關(guān)論述1、《本草衍義》:治心痛,小腸氣痛,以一枚煨存性,研末,新酒調(diào)服。
2、《本草備要》:辟寒邪,治胃脘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