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山荊子,中藥名。為薔薇科蘋果屬植物毛山荊子Malus mandshurica (Maxim.) Kom. ex Juz.的果實(shí)、葉、花。植物毛山荊子,分布于東北及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甘肅等地。具有和胃止吐,止瀉之功效。主治嘔吐,泄瀉。
入藥部位果實(shí)、葉、花。
功效和胃止吐,止瀉。
主治嘔吐,泄瀉。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9-15g。
炮制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曬干。
形態(tài)特征毛山荊子,別名遼山荊子《河北習(xí)見樹木圖說》,棠梨木(吉林)。喬木,高達(dá)15m。小枝嫩時(shí)密被短柔毛,老時(shí)逐漸脫落,紫褐色或暗褐色。單葉互生;葉柄長3-4cm,具疏短柔毛;托葉線狀披針形,邊緣具疏腺齒,早落;葉片卵形、橢圓形至倒卵形,長5-8cm,寬3-4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細(xì)鋸齒,基部鋸齒淺鈍近于全緣?;▋尚裕粋阈位ㄐ?,具花3-6朵,無總梗,集生在小枝頂端;花梗長3-5cm,有疏生短柔毛;花白色,直徑3-3.5cm;萼筒外面有疏生短柔毛;萼裂片5,披針形,內(nèi)面被絨毛;花瓣5,長卵形,長1.5-2cm,基部有短爪;雄蕊30;花柱4,稀5,基部具絨毛,較雄蕊稍長。梨果橢圓形或倒卵形,直徑8-12mm,紅色,萼片脫落?;ㄆ?-6月,果期8-9月。
生長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2100m的山坡雜木林中,山頂及山溝也有。分布于東北及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甘肅等地。
相關(guān)論述《長白山植物藥志》:“據(jù)國外文獻(xiàn)報(bào)道,果、花、葉和莖入藥。葉和花蕾用于痙攣性酸痛和急性腹瀉?!?/p>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