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胡枝子根,中藥名。為豆科植物美麗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 (Vog.) Koehne的根。分布于華北、華東、西南及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清肺熱,祛風濕,散淤血之功效。用于肺癰,風濕疼痛,跌打損傷。
入藥部位根。
性味味苦,性平。
歸經(jīng)歸心、肺經(jīng)。
功效清肺熱,祛風濕,散淤血。
主治用于肺癰,風濕疼痛,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治扭傷、脫臼、骨折:美麗胡枝子鮮根和酒糟搗爛,敷患處?;蛎利惡ψ吁r根二重皮和朱砂根鮮根等量,搗爛,黃酒炒熱外敷。若骨折、脫臼者,應先復位后敷藥。(《福建中草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炮制一、采集加工全年可采。
二、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略泡,潤透,切厚片,干燥。
形態(tài)特性美麗胡枝子又名:馬掃帚,馬拂帚。直立灌木,高1-2米。多分枝,枝伸展,被疏柔毛。托葉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4-9毫米,褐色,被疏柔毛;葉柄長1-5厘米;被短柔毛;小葉橢圓形、長圓狀橢圓形或卵形,稀倒卵形,兩端稍尖或稍鈍,長2.5-6厘米,寬1-3厘米,上面綠色,稍被短柔毛,下面淡綠色,貼生短柔毛。總狀花序單一,腋生,比葉長,或構成頂生的圓錐花序;總花梗長可達10厘米,被短柔毛;苞片卵狀漸尖,長1.5-2毫米,密被絨毛;花梗短,被毛;花萼鐘狀,長5-7毫米,5深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為萼筒的2-4倍,外面密被短柔毛;花冠紅紫色,長10-15毫米旗瓣近圓形或稍長,先端圓,基部具明顯的耳和瓣柄,翼瓣倒卵狀長圓形,短于旗瓣和龍骨瓣,長7-8毫米,基部有耳和細長瓣柄,龍骨瓣比旗瓣稍長,在花盛開時明顯長于旗瓣,基部有耳和細長瓣柄。莢果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8毫米,寬4毫米,表面具網(wǎng)紋且被疏柔毛?;ㄆ?-9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huán)境生于山坡林下或雜草叢中。分布于華北、華東、西南及廣東、廣西等地。
飲片性狀為不規(guī)則的類圓形片狀,表面淺紅棕色,纖維性,周邊棕紅色,粗糙,質(zhì)堅韌,氣微,味苦。
相關論述《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清肺,散風,止瀉?!?/p>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