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智力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象、思考、判斷等。這個能力包括以下幾點:理解、判斷、解決問題,抽象思維,表達意念以及語言和學習的能力。當考慮到動物智力時,“智力”的定義也可以概括為:通過改變自身、改變環(huán)境或找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去有效地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智力也叫智能,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智力包括多個方面,如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等。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數(shù)來表示,是用以標示智力發(fā)展水平。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智力不指代智慧,兩者意義有一定的差別。

含義智力是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象、思考、判斷等;是指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

詳細解釋1.才智勇力。《管子·形勢解》:“能自去而因天下之智力起,則身逸而福多。”漢班彪《王命論》:“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碧?strong>吳兢《政要·辯興亡》:“秦氏專任智力,蠶食諸侯。”明劉基 《放歌行》:“龍蛇未分明,智力正爭強。”

2.人能認識、理解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周建人《達爾文“進化論”是怎樣吸引著我的》:“他的智力并不出眾,但他有自己的愛好,并且有毅力。”《新華月報》1954年第10期:“國家特別關懷青年的體力和智力的發(fā)展?!?/p>

3.智力是指:用智慧的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4.智力的不同定義

人們接受和建立知識的能力往往看作是智力。關于智力,科學家們有著不同的定義。以下是幾位科學家對智力的定義。

Wisterw:智力是指個體有意識地以思維活動來適應新情況的一種潛力,是個體對生活中新問題和新條件的心理上的一般適應能力。

Terman:智力是抽象思維的能力。

Buckinghan:智力是學習的能力。

Storddard:智力是從事艱難、復雜、抽象、敏捷和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以及集中能力和保持情緒穩(wěn)定的能力。

Piaget:智力的本質就是適應,使個體環(huán)境取得平衡。

Guilford:智力是對信息進行處理的能力。

總之,智力可被看作是個體的各種認知能力的綜合,特別強調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抽象思維、學習能力,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構成因素觀察力是指大腦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如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新奇的事物等,在觀察過程對聲音、氣味、溫度等有一個新的認識,并通過對現(xiàn)象的觀察,提高對事物本質認識的能力。我們可以在學習訓練中增加一些訓練內容如觀察和想像項目,通過訓練來提高學員的觀察力想像力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于某種事物的能力。如我們好的學員能全神貫注地長時間地看書和研究課題等,而對其他無關游戲、活動等的興趣大大降低,這就是注意力強的體現(xiàn)。

記憶力是識記、保持、再認識和重現(xiàn)客觀事物所反映的內容和經驗的能力。例如我們到老時也還記得父親母親年輕時的形象,少年時家庭的環(huán)境等一些場景,那就是人的記憶在起作用。

思維力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當人們在學會觀察事物之后,他逐漸會把各種不同的物品、事件、經驗分類歸納,不同的類型他都能通過思維進行概括。思維力是智力的核心。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當你說起汽車,我馬上就想象出各種各樣的汽車形象來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識面的基礎上完成的。

飲食提高核桃:核桃中所含的油脂可供給大腦基質的需要。核桃中所含的礦質元素鋅和錳是腦垂體的重要成份,常食核桃有益于腦的營養(yǎng)補充,有健益智的作用。

雞蛋:雞蛋所含豐富的卵磷脂,甘油三脂,蛋黃素有著健腦益智的作用,對人體發(fā)育和神經系統(tǒng)有著很大的幫助,人體消化卵磷脂后,可釋放膽堿,膽堿可改善各年齡段記憶力。

影響因素飲食人是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食物是生命也是大腦的物質基礎,食物決定了生命、大腦的健康。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缺乏某些食物大腦就會不健康,甚至造成無腦兒。人類精英主要是巧合的科學食療,因此,如果把這種巧合變成科學——個性化科學食療,人就可以變得更加聰明。

遺傳與環(huán)境遺傳素質是智力發(fā)展的生物前提。良好的遺傳素質,是智力發(fā)展的基礎和自然條件。有研究發(fā)現(xiàn):遺傳關系越密切,個體之間的智力越相似。但是遺傳只為智力發(fā)展提供了可能性,要使智力發(fā)展的可能性變成現(xiàn)實性,還需要社會、家庭與學校教育許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在遺傳和環(huán)境對智力的作用上,遺傳決定了智力發(fā)展的上限,這個上限只有在一種理想的適時環(huán)境下才能達到;而遺傳所決定的上限越高,環(huán)境的作用就越大。

早期經驗人的智力發(fā)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研究表明,早期階段獲得的經驗越多,智力發(fā)展得就越迅速,不少人把學齡前稱為智力發(fā)展的一個關鍵期。美國布魯姆提出了一個重要假設,把5歲前視為智力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如果17歲的智力水平為100%,那么從出生到4歲就獲得50%的智力,其余30%是4-7歲獲得的,另外20%是8--17歲獲得的。

學校教育智力不是天生的,教育和教學對智力的發(fā)展起著主導作用。教育和教學不但使兒童獲得前人的知識經驗,而且促進兒童心理能力的發(fā)展。例如教師在運用分析和概括的方法講授課程內容時,不僅使學生獲得有關的知識,還掌握了把這種方法作為思維的手段,如果把這種外部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逐漸轉化為內部概括的思維操作,這方面的能力便形成了。

社會實踐人的智力是人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社會實踐不僅是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智力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愛迪生的啟蒙教師是自己的母親,但實驗是他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基礎,是他才智形成的重要條件。

主觀努力環(huán)境和教育的決定作用,只能機械、被動地影響能力的發(fā)展。如果沒有主觀努力和個人的勤奮,要想獲得事業(yè)的成功和能力的發(fā)展是根本不可能的。世界上許多杰出的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無論他們所從事的事業(yè)多么不同,但他們都具有共同點,即醉心于自己的事業(yè),長期堅持不懈,刻苦努力,頑強與困難作斗爭。如果沒有這些,他們也只能是平庸的人,既不可能取得成就,能力的提高也無從談起。

相關理論心智量度心智量度建立在智力有著先天的差異,也即高低之分。為了量化這一高低之別,人們提出用測試的方法去實現(xiàn),這就是我們說的智力商數(shù)測試(智商測試)。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簡稱IQ。

智力在狹窄的定義中是以智力測驗來衡量(見智商)。這些測驗是最準確的(可靠及有效的)心智量度測驗,但是它們不是用來量度創(chuàng)造力、個性、性格或智慧。智力測驗有很多方式,但全都是量度相同的智力。g因素一直被認為是智力測驗中的一個主要測量因素。

一些研究員曾經建議智力不是一個單一的數(shù)量或概念而是包含著一組相對獨立的能力。

多元智能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過去對智力的定義過于狹窄,未能正確反映一個人的真實能力。他在《智能的結構》(Frames of Mind)這本書里提出,人類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個范疇(后來增加至九個):

1.邏輯(Logical)

2.語言(Linguistic)

3.空間(Spatial)

4.音樂(Musical)

5.肢體運作(Kinesthetic)

6.內省(Intra-personal)

7.人際(Inter-personal)

8.自然探索(Naturalist)

9.生存智慧(Existential)

成功智力美國耶魯大學斯騰伯格長期從事智力的研究,提出了成功智力(Successful intelligence)的理論,讓人認識到,人生的成功,主要不是靠智商(IQ),而是取決于成功智力。斯騰伯格不僅從事成功智力的理論研究,而且也進行應用實踐的實驗。他出版的《成功智力》(1996)頗有影響,這本書已有中文譯本。

關于成功智力的概念,斯騰伯格(1998)認為,我們應當少關注一些傳統(tǒng)的智力觀念,尤其是智商的概念,而多關注一些他所說的成功智力。他在《成功智力》一書的序里有趣地談到,他曾在小學時考砸了智商測驗,他下決心要表明,如果將來成功了,那也不是其智商的作用。為此,他最終走上探索智力的道路,并努力尋找能夠真正預測今后成功的智力。所謂成功智力,就是為了完成個人的以及自己群體或者文化的目標,從而去適應環(huán)境、改變環(huán)境和選擇環(huán)境的能力。如果一個人具有成功智力,那么,他就懂得什么時候該適應環(huán)境,什么時候可以改變環(huán)境,什么時候應當選擇環(huán)境,能夠在三者之間進行平衡。具有成功智力的人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然后能夠想方設法地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同時,能夠補償自己的劣勢或者不足。這是人們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之一。

珀金斯的“真”智力美國哈佛大學另一位心理學家珀金斯(D.Perkins)于1996年提出“真智力”(True intelligence)。他核查了大量關于智商測驗和促進智商的研究,進而提出:智商包括三種主要的成分或者維度:

一是神經智力(Neural intelligence):這是指神經系統(tǒng)的有效性和準確度。神經智力具有“非用即失(Use it or lose it)”的特點。顯然,神經智力是可以通過運用先天因素而得到保持和加強的。神經智力同卡特爾(R.B.Cattell)所說的流體智力有些相似。

二是經驗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這是指個人積累的不同領域的知識和經驗。這可以看作是個人所有專長的積累。經驗智力的基礎是積累知識和經驗,這些知識和經驗可以使人們在一個或者多個領域中具有高水平的技能。生長于刺激環(huán)境較為貧乏的人,較之一個生長在學習環(huán)境豐富的人,其智力顯著地表現(xiàn)出差異來。豐富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促進經驗智力。經驗智力和卡特爾所說的晶體智力有些相似。

三是反省智力(Reflective intelligence):這是指解決問題、學習和完成挑戰(zhàn)智力任務的廣泛的策略。它包括支持堅持性、系統(tǒng)性和想象力的各種態(tài)度。它包括自我監(jiān)視和自我管理。反省智力可以看成是有助于有效地運用神經智力和經驗智力的控制系統(tǒng)。人們是可以學會更有效地利用神經智力和經驗智力的種種策略的。反省智力類似于元認知(Metacognition)和認知監(jiān)視(Cognitive monitoring)等概念。

三因素羅伯特·斯騰伯格(Robert Sternberg)提出了智力的三因素理論,認為智力包括三個部分——成分、經驗和情境。

成分性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是指思維和問題解決等所依賴的心理過程。

經驗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是指人們在兩種極端情況下處理問題的能力:新異的或常規(guī)的問題。

情境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反映是在對日常事物的處理上。它包括對新的和不同環(huán)境的適應,選擇合適的環(huán)境以及有效地改變環(huán)境以適應你的需要。

爭議研究人類智力的學者面臨了許多輿論的批判—甚至多到一般科學家所無法忍受的地步。一些備受爭議的課題包括:

1.從心智量度理論以及以常理方式看待這個主題的差異;

2.智力在每日生活中的重要性;

3.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對人類智力的影響;

4.不同種族及性別的智力差異,以及這些差異的來源和意義。

? 智力測試

智力測試是指對智力進行科學的測試,從而了解智力的高低。第一個智力測試是由比奈-西蒙制定的比奈-西蒙智力量表,發(fā)展到今天,已經有幾十個各種不同的智力測試,包括很多項目,如常識、理解、算術、類同、記憶、字詞、圖像、積木、排列、拼圖、符號等。

運用比較常見的智力測試有有兩種個體施測的IQ測驗至今還在廣泛應用:斯坦福-比奈(Stanford-Binet)測驗和韋克斯勒(Wechsler)測驗。

●韋克斯勒量表 韋克斯勒量表(Wechsler scale,WS)主要指W-BI、WAIS(成人智力量表)、WISC(兒童智力量表)和WPPS(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的量表)I幾個智力量表。雖然它還編有一個記憶量表(WMS),但往往不包括在內。它與比奈量表(BS)是代表智力測驗中的兩種主要類型。韋克斯勒量表的主要特點是在一個量表中分若干分測驗。每一分測驗集中測量一種智力功能。而比奈量表則是將測查各智力功能的測驗項目混合排列。兩種類型各有所長,但臨床家及研究者多采用前一類型的測驗。

●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分布:140以上為非常優(yōu)秀(天才);120-129為優(yōu)秀;130-139為超常;110-119為中上、聰慧;90-109為中等;80-89為中下;70-79為臨界智能不足;70以下為智力缺陷。試用于11歲以上兒童智力測試及成人智力測試。

智力測試分類1.按測驗的內容分:能力測驗學績測驗,如成套的成就測驗等。

2.按測驗的對象特點分:個別測驗和團體測驗。

3.按測驗表現(xiàn)形式分:文字測驗(紙筆測驗)和非文字測驗。

4.按測驗的目的分:描述性測驗、診斷性測驗、預測性測驗。

5.按測驗的時間分:速度測驗和難度測驗。

6.按測驗要求分:有最高作為測驗和典型行為測驗。

開發(fā)智力智力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對于智力的培養(yǎng)非常的重要,那么,如何去培養(yǎng)與開始孩子的智力呢,問渠心理網(wǎng)為家長給出以下幾個方案。

家長應該以欣賞、欣慰、感恩的心態(tài)對待自己的孩子,自始至終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和希望。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每個孩子都不同程度地擁有八種智力或九種智力!每個孩子都有可能將其中的一種或幾種智力發(fā)揮到淋漓盡致、出類拔萃!

家長應該重新認識“智力”,及時轉移開發(fā)孩子“智力”的重心。傳統(tǒng)的智力以言語——語言智力和邏輯——數(shù)理智力為核心,家長主要關注孩子言語——語言智力和邏輯——數(shù)理智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加德納的研究結果表明:智力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面臨的真正難題和生產及創(chuàng)造出社會所需的有效產品的能力”。家長應該及時將開發(fā)孩子“智力”的重心轉移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生產及創(chuàng)造出社會需要的有效產品的能力”,注重孩子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素質的全面提升。(在某種意義上,素質教育所強調的培養(yǎng)孩子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與加德納的多 元智力理論所追求的方向是一致的)。

家長應該與時俱進,終身學習,不斷掌握“激活”孩子各種智力的有效方法。智力是一種潛能,是人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潛在發(fā)展能力。家長可以成為這種潛能的激活者,也有可能在無知中或無意間成為這種潛能的“終結者”。因此,激活孩子的“潛能”,不僅需要家長的愛心,更需要家長的智慧和技巧。家長應該積極主動地學習,終身學習,不斷汲取最新的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客觀地觀察孩子、公正地評估孩子、合理地引導孩子、科學地“開發(fā)”孩子……高效地激活孩子的“潛能”,使孩子的生命更加精彩!

家長不應該盲目“跟風”,更不能生搬硬套。家教模式及方法沒有最好的,只要最合適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智力組成及結構,有著與眾不同的優(yōu)勢智力領域和弱勢智力領域,有著自己個性化的學習風格和學習方法。家長應該注重“因材施教”,“對癥下藥”。決不能盲目“跟風”、生搬硬套。適合別的家庭、別的孩子的模式及方法,不一定適合你的家庭、你的孩子!

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玩具,和寶寶一起做游戲,是這時期開發(fā)寶寶智力的好方法??梢酝ㄟ^以下3種游戲來增長寶寶的智力:

1.找玩具

方法:大人同寶寶玩耍,在興趣正濃時當著他的面將他的玩具放在大人的口袋里或枕頭下、床單下。當玩具被找到時,大人應馬上抱起寶寶,稱贊他“真棒!真聰明!”。由此鼓勵寶寶發(fā)展敏銳的觀察力和記憶力并為其樹立物體恒在的觀念。

2.發(fā)展視覺、聽覺和觸覺的游戲

選擇色彩鮮艷的臉譜、各種五顏六色的塑料玩具、鏡子、圖片、小動物等,先做示范,把同種顏色的玩具擺在一塊,然后讓孩子跟著做;能發(fā)出悅耳動聽的聲音的聽力玩具,如小搖鈴、撥浪鼓、八音盒、風鈴等,陪同孩子玩耍的時候,可以隨著玩具發(fā)出的聲音教他們念不同的發(fā)音。

3.培養(yǎng)認知和觸感能力的游戲

首先,教孩子照鏡子,讓他逐步“認識”自己。比如,把寶寶抱在鏡前,拿著他的小手指他的鼻子說“鼻子”,然后再拿著他的小手,指大人的鼻子,如此反復直到他會指著鼻子說鼻子。接著,可以教寶寶認識其他事物:取用不同手感不同質地的玩具,如絨毛娃娃、絲織品做的小玩具、積木、海灘玩的球等,教他認事物、培養(yǎng)感覺、辨大小、辨顏色,還有“撕紙”、“撿豆豆”、“扔東西”之類的動作。

妙招助長

嬰幼兒有著驚人的學習能力,求知欲極強,如海綿吸水般“貪婪”地探求著。父母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幫助寶寶認識周圍事物。要細致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需要與興趣,更要耐心教導,不厭其煩,決不能生硬急躁,挫傷孩子的積極性。更為重要的是,應注重“身教”,以和藹的態(tài)度,體貼地照料,耐心的重復和不斷的鼓勵為孩子營造溫暖的氛圍,培養(yǎng)愉悅的心境,這樣,孩子會形成健康的心態(tài),熱情 自信的性格,樂觀向上的品質,讓孩子收益終生。

1.媽媽摸一摸,寶寶笑一笑

我們有幸邀請到有著二十余年幼教的張園長給父母們介紹嬰兒智力開發(fā)的五個基本要素。隨著寶寶的長大,寶寶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有的活潑機靈,熱情好動,善于學習和模仿;有的羞怯膽小,缺乏探索精神,接受和掌握新事物、新技能較慢。產生這些差別的關鍵在于你是否給寶寶進行了計劃周密、方法得當?shù)脑缙谥橇﹂_發(fā)教育。

2.美妙的聲音讓寶寶更聰明

撫觸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成年人也需要握手、擁抱,對嬰幼兒來說更為必要。不僅能開發(fā)孩子的觸覺能力,促進他們成長,還傳遞著父母的愛心,讓孩子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健康的心態(tài),是親子交流的絕佳手段。(撫觸應在孩子清醒時進行,父母一定要洗凈手,除去戒指、手鏈、腕表之類的飾物,以免劃傷孩子。撫觸時用力要輕柔,時間不宜過長,每天五六次,每次三四分鐘即可。

3.飽覽大千世界寶寶見多識廣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耳聰目明,口齒伶俐,盡早地訓練與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聽覺,非常有益于孩子語言水平的發(fā)展與智力的提高。正常的嬰幼兒一出生就有聽覺能力,聽聲辯源是主要的訓練方法。要堅持輕柔親切地反復地對孩子講話,這能在寶寶頭腦中儲存大量語言信息。孩子特別喜歡短小歡快、節(jié)奏鮮明的兒歌,可以多念給他聽。但要注意,聽覺訓練時間不宜過長,音量不宜過大。

智商測定1905年法國心理學家就制定出第一個測量智力的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1922年傳入我國,1982年由北京吳天敏先生修訂,共51題,主要適合測量小學生和初中生的智力。1936年美國韋克斯勒編制了韋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兒童智力量表(WISC)、適用4-6.5 兒童的韋氏幼兒智力量表(WPPIS),韋氏量表于80年代中后期引進我國經過修訂出版了中文版,因而應用較廣。

我國采用的是美國心理學家韋克斯勒編制的智力量表,由我國湖南醫(yī)科大龔耀先等人修訂,制定了中國常模。我們可以測查6-16歲的兒童和16歲以上的成人。通過心理測量可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潛能所在,鑒定交通事故導致智力損傷,為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科學填報高考志愿,優(yōu)生優(yōu)育等提供科學依據(jù)。

智商測驗智商測驗包括十一個項目,有常識、理解、算術、類同、記憶、字詞、圖像、積木、排列、拼圖、符號分別測驗,完成整個測驗大約需要一小時,匯總分析,寫出測驗報告約需要一個小時。

8個線索顯示寶寶智力:由于嬰兒的語言剛剛開始發(fā)展,所以不能用筆紙測驗來測試嬰兒的智力,也得不到書面答案,父母只能通過觀察嬰兒的動作,來估計嬰兒智力的開發(fā)情況。大腦中最先發(fā)展的是控制脊椎、四肢的神經系統(tǒng),因此,了解嬰兒大腦發(fā)育、智力開發(fā)的最佳途徑,就是觀察孩子的運動能力的發(fā)展狀況。運動能力發(fā)展涉及的是移動和運用身體、四肢的能力。

診斷智力開發(fā)的早期線索:

南希-貝萊博士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幾年來潛心研究、觀察了嬰兒的發(fā)育、發(fā)展,她在《幼兒發(fā)展研究》一書中列出了以下8個線索,以提醒父母注意嬰兒智力的正常發(fā)展。

·當小勺掉落到地板上時,6個月的嬰兒會順著下落的方向看去;

·6個半月的嬰兒當他的需要得到滿足時,會發(fā)出表示滿意的聲音;

·7個多月時,會沖著鏡子中的影象微笑,以及能去尋找落地的小勺;

·8個半月時,會和人一起玩藏貓貓、拍拍手等游戲;也會傾聽熟悉的詞;

·9個多月時,會去拉系在環(huán)上的線,以便把環(huán)拉近;也能理解某些詞的含義;

·10個多月時,會模仿成人把積木放入盒中,若看到別人把玩具包起來,就不會去拆開;

·11個多月時,會模仿詞的發(fā)音;

·12個多月時,會講幾個單詞。

父母可以試著與嬰兒玩一些與上述相似的活動,自己估計一下他們的智力發(fā)展。貝萊博士發(fā)現(xiàn),嬰兒期的智力測驗成績不一定與日后的智力測驗成績有關。最機靈的嬰兒不一定永遠是最聰明的幼兒、小學生,發(fā)展遲緩的嬰兒常會趕上或超過發(fā)展迅速的伙伴。因此,在觀察中切忌對嬰兒做長期的預言。

誤區(qū)學習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偉大的游戲。所有的孩子生來都這樣認為,并且將繼續(xù)這樣認為,直到我們使他們相信學習是非常艱難和討厭的事情。有一些孩子則從來沒有真正地遇到這個麻煩,并且終其一生,他都相信學習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游戲。我們給這樣的人一個名字,我們叫他們天才?!?strong>格倫多曼

1.忽視兒童生理成熟度

兒童的身心發(fā)展是有先后次序的,早期教育必須在適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礎上進行適時的訓練,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過早和過晚都會造成對孩子的傷害,我們都知道狼孩兒、豬孩兒的故事,他們就是因為錯過了語言和社會規(guī)范等各種智能開發(fā)的時機,所以,即便科學家提供良好的條件,也不能使他們趕上最普通的孩子的智力水平。而過早的開發(fā)孩子的某種智能,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造成對孩子的傷害。對此,家長朋友應該了解一下孩子敏感期的知識。

2.“學習”狹隘化

談到學習,許多人就想到學校里坐在課堂上聽課,以及那些繁多的定理和常識。這種理解未免過于狹隘和刻板了。當一個嬰兒能夠辨認出媽媽和其他人的區(qū)別的時候;當一個男孩子出于對異性的好奇而在書店里翻《女性心理學》的時候;當一個人第一次吃西餐,小心翼翼地模仿別人的時候;當一個女生注意明星們的著裝搭配的時候;當一個人新買了電器,看說明書的時候;當一個司機在陌生的地方打開地圖尋找他應該走的路線的時候……這些都是在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因需而求謂之學,我們需要的某種知識和技能我們還沒有,我們去追求它,這就是學習。人們在生活中用到的百分之八十的知識是課堂之外學到的,比如交往的常識,心理調節(jié)能力,如何應變以及各種各樣的社會經驗和潛規(guī)則等。課堂上的學習僅僅是學習的一種,并且不是最重要的一種,課堂上的學習可以讓我們得到高分,可以讓我們進入名牌大學,可以讓我們在進入人才市場的時候有一張鍍金的入場券,然而,它僅僅是入場券,究竟如何打開局面靠的是我們在課堂之外練就的本領和走出學校之后學到的知識。

說這么多,是想告訴朋友們不要狹隘地理解學習,以便不狹隘地要求孩子。對于幼兒來講,他們是通過游戲和生活學習的,他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在學習,他們參與的每一個游戲或者活動都是學習;對于幼兒來講,他們廣泛的好奇心和興趣是大自然最好的饋贈,幼兒借此增長他們的知識和能力,廣泛地探索和興致勃勃的狀態(tài)對于幼兒來講是無比重要的,前者讓孩子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天賦,后者讓孩子達到內心的和諧和心理的自我建構。

3.重結果輕過程

其一,快樂比結果更重要。孩子從過程中獲得的感受以及建立的相應態(tài)度,比孩子所學的具體的結果更重要。孩子沒學多少東西,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快樂,喜歡學習、喜歡知識,這種態(tài)度比什么都重要。一些功利心很強的父母,總是期望孩子很早就學有所成,比如背唐詩、記單詞、學數(shù)學等,可謂去本求末。其實孩子多背幾首唐詩,多識幾個漢字,這一丁點優(yōu)勢很快就會消失,長遠來講對孩子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好處,假如孩子因為父母刻意的、功利的要求而對學習產生抵觸感,就更因小失大了。

引進據(jù)有關報道,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萬學遠日前說,為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迫切需求,中國將繼續(xù)積極引進國外智力。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需要有一批通曉世貿規(guī)則和世貿法律的人才。中國將通過聘請外國專家與派遣人員出國培訓相結合的辦法,盡快培養(yǎng)一批能夠勝任這一工作的專門人才。外專局將協(xié)同國家經貿委等行業(yè)主管部門,聘請國外具有豐富管理知識和實踐經驗的高層次專家,幫助企業(yè)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營銷、新產品開發(fā)方面的經驗,促進企業(yè)技術改造。同時,中國將派遣一批中青年企業(yè)高級管理人員到國外進行中長期培訓。

此外,中國還將聘請國外高層次經貿和技術專家來華,就經貿規(guī)則、技術質量標準、企業(yè)產品認證、貿易和技術壁壘、環(huán)保壁壘等問題舉辦專題培訓和研討會,培訓政府管理人員。同時,組織政府管理部門和行業(yè)組織的管理者開展國內、國外培訓,幫助他們了解全球經貿發(fā)展動向,特別是一些發(fā)達國家的經貿規(guī)則,以及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入世的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