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SH-3直升機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飛機特點

SH-3直升機是西科斯基公司研制的雙發(fā)中型反潛多用途直升機,在開發(fā)初期,其軍用代號為HSS-2,公司代號為S-61。應美國海軍1957年新兵器系統(tǒng)中反潛直升機項目要求,SH-3具有全天候作戰(zhàn)能力,可載2名聲納員,

SH-3直升機攜帶聲納設備、深水炸彈和可制導魚雷等共計380千克的裝備品,作4小時以上的海上搜潛攻潛作業(yè)。

1959年3月11日,原型機HSS-2試飛,1961年9月開始在海軍艦隊中服役,編號為SH-3A;1962年 11月,空軍正式采用,編號為CH-3B。1

機身SH-3在機身頂部并列裝備2臺1250馬力的T58-GE-8B型渦輪軸發(fā)動機,旋翼及尾槳都為5片,這在直升機史上當屬首次。旋翼翼型為NACA0012,槳葉可互換,并可折疊;尾槳槳葉由鋁合金蒙皮,實心前緣金屬大梁和蜂窩夾心組成。機身為矩形截面,腹下為船身造型,可隨時降落于海面,為此,機身左右各設浮筒一具,以增加橫側穩(wěn)定性。后三點起落架可收入浮筒及機身尾部,因此SH-3又是一架兩棲直升機。機身側面設有大型艙門,機艙內可放搜索設備或人員物資、機外吊掛能力為3630千克。1

駕駛員SH-3駕駛艙有正、副駕駛員,兩名聲吶員在主艙內,兩套操縱系統(tǒng)。乘員出入艙門在駕駛艙后面的機身左側。大貨艙門在座艙后面的機身右側。1

機載設備SH-3機載設備包括本迪克斯公司AQS-13聲吶,探測范圍是180°;漢密爾頓標準公司的自動增穩(wěn)設備:自動過渡到懸停設備;聲吶耦合器與特里達因公司的APN-130多普勒雷達和雷達高度表聯(lián)用,可自動保持高度。備有承載能力為272千克的效援絞車和承載能力為3630千克的可自動投放、對陣風反應低的吊貨索套。1

總體布局總體布局采用雙發(fā)單旋翼帶尾槳布局,尾槳裝在尾斜梁左側。采用全金屬半硬殼式船形機腹結構,機身兩側有短翼,翼梢有浮簡。機身尾段可以折疊,從而減小了停放空間。2

旋翼系統(tǒng)旋翼系統(tǒng)西科斯基“海王”旋翼和尾槳均為5片全金屬槳葉,旋翼槳葉為NACA-0012對稱翼型,等弦長46.35cm,扭轉角為-8°,槳葉可以互換,可以自動折疊。旋翼槳轂是全鉸接式金屬結構。旋翼裝有剎車裝置。尾槳槳葉可以單獨互換。兩臺發(fā)動機通過自由行程離合器和旋翼剎車裝置傳動主減速器,從而驅動旋翼。采用鋼制傳動軸,旋翼與發(fā)動機的轉速比為1:93.43,尾槳與發(fā)動機的轉速比為1:16.7。

英國產(chǎn)“先進海王”采用5片槳葉旋翼系統(tǒng).復合材料旋翼槳葉和尾槳槳葉,6片槳葉的新型尾槳在側風情況下具有良好的性能。旋翼槳葉可自動折疊。2

尾部裝置尾部裝置水平安定面固定在尾斜梁右側。2

著陸裝置著陸裝置兩棲型,后三點式起落架。兩個主起落架是雙輪,液壓收放的主起落架向后收入翼梢浮筒內。尾輪為固定式,能自定巾心,并能在中立位置鎖住。采用液壓盤式剎車裝置。船底式機腹和伸出的翼梢浮筒可使直升機在水面上應急降落。2

改型SH-3A"海王”最早改型、海軍反潛機,SH-3D“海王”海軍標準型反潛機,SH-3G 海軍通用型,SH-3H 多用途改型,HH-3A 救援機,VH-3A 要人專機,VH-3D 要人專機,CH-124,加拿大軍用型,S-61A-4,馬來西亞空軍型,S-61D-4,阿根廷海軍型,YSH-3J,用于武器實驗。

性能參數(shù)尺寸數(shù)據(jù)旋翼直徑18.90米,尾槳直徑3.23米,機長22.15米,機高(至旋翼槳轂頂部)4.72米,機寬4.98米,駕駛艙門高×寬1.68米,×0.91米,主艙門高×寬1.52米×1.73米,座艙容積28.9米3

重量數(shù)據(jù)空重5380公斤,正常起飛重量819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9300公斤

性能數(shù)據(jù)最大平飛速度315公里/小時,巡航速度207公里/小時,最大爬升率10.3米/秒,實用升限4480米,航程1230公里,懸停升限(有地效)1530米,(無地效)97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