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tài)特征
植株高可達3米,一般盆栽通過修剪控制株高25~50厘米,側枝短,先端成刺狀。葉互生,倒卵狀長圓形或倒卵形,長1.5~6厘米,寬0.5~2厘米,先端圓鈍或微凹,有時具短尖頭,基部楔形,葉緣有圓鈍齒。復傘房花序腋生,兩性花白色,直徑約1厘米,花瓣圓形、5瓣;萼筒鐘狀、5裂,裂片呈三角狀卵形?;m小,但數量極多。幼果綠色,成熟果橘紅或深紅色。果實為梨果,扁球形或近球形,徑約0.5厘米,內含5粒種子。果實可食,酸甜適口。花期4~5月。果期8~12月。1
生長環(huán)境火棘系生長在丘陵地區(qū)的灌木,喜陽光,耐瘠易種,它萌生力強且四季常青,易造型,夏季開花,秋季結果,觀賞價值很高。2
火棘喜溫暖至高溫,生長適溫為20~30℃,但也較耐寒,能耐一10℃的低溫。南方可在室外安全越冬,北方在冬季溫度下降至一5℃時要人室越冬?;鸺碴柟猓嗌阅完帯R屩仓觊_花結果繁盛,除在酷暑盛夏可進行適度遮蔭外。其他時間應置于陽光直射處。1
主要價值火棘果實的營養(yǎng)成分種類齊全,含量豐富。含有8種以上的維生素,每100克果含Vc18毫克、維E3毫克、煙酸0.16毫克、膽堿65毫克、胡蘿卜素3毫克以上;含有18種氨基酸??偘被嶂杏坞x型為68毫克/100克。水解型在5克/100克以上。人體必需氯基酸和嬰兒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齊全;含有多種脂肪酸, 人體必須的脂肪酸含量多達59%以上;含有18種以上無機鹽和微量元素-其中最有益于人體健康的鐵、銅、鋅、硒,錳、鈣、鎂、磷、鉬、鎳等含量較多;還含有多種有機酸、果糖、半乳糖等糖 類。更為可貴的是紅子含育超高溫活性的超氧物歧化酶(SOD),對人體具有抗衰防老作用。
根據作者研制結果,紅子果實可制作果汁飲料、果酒、果醬及果茶等系列產品,可磨成粉供食用,也可進行果丹皮制作、飲料釀制、果醬生產。火棘的根、果、葉還可藥用。此類產品的特點是營養(yǎng)豐富,不添加任何食用色素和食用香精。仍然具有美麗的顫色和濃郁的香味,是屬于風味獨特的天然營養(yǎng)型、保健型食品;其枝葉繁茂。根系發(fā)達、耐旱、耐瘠薄,既具有良好水土保持作用,又是一種較好的綠籬植物和盆景植物。火棘枝葉茂盛。開花時白花繁密,如滿株覆雪,秋冬季紅果奪目,一株可結果幾百至上下粒,蔚為壯觀,而且觀賞期可達1個月以上,是極好的盆栽觀果珍品。在我國,火棘大量被用于制作成曲干式、斜干式、懸崖式等甕景。此外,火棘還可以用于園林綠化上,可植于花壇和草坪,或與其他植物配植。因此,紅子具有極大的開發(fā)利用價值。32
繁殖方法火棘可用播種、扦插和空中壓條的方法來進行繁殖。播種繁殖時,可把成熟果實摘下,除去果肉洗出種子后即播;或者把果實采后堆放后熟,搗爛果肉洗出種子,陰干后沙藏,至次年春天再進行播種。扦插繁殖可在2~3月進行,選擇l~2年生粗壯枝條,剪成10~15厘米長作為插穗,或者在梅雨季節(jié)進行嫩枝扦插,隨剪隨插?;坑蒙鶆┨幚?,插后遮蔭保濕,易于生根成活。1
栽培技術**用土:**火棘生性強健。在原產地山坡、路邊、灌叢、田埂均有見生長。對土質要求不很嚴格,但以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最好。盆栽時,如果使用一般的土壤,可向其混入約1/3量的富含有機質的材料,如泥炭、腐葉土、堆漚過的蘑菇渣等,能夠改善土壤的疏松透氣和保水保肥性,對于火棘的生長是十分有利的。若要生長好,盆底最好再施入一些有機肥。
**上盆:**繁殖出來的苗,在春季移栽上盆為好。由于植株須根不多。移植時需帶土球或防止傷根。栽后及時澆上定根水,再把盆株置于陰處近1周的時間,讓其重新恢復生長。之后把盆株置于有陽光的地方,進行正常的養(yǎng)護管理。火棘耐修剪。為了矮化植株和促進多分枝,枝梢可進行重剪。還可以根據需要,修剪成雙干、多干、懸崖等多種形式。并且。還要經常整枝摘心,把不適部位的新芽和根部萌蘗抹去,當分枝亂時,可用細鐵絲綁扎成犁。
**日常管理:**火棘喜濕潤亦能耐干旱。喜肥也耐瘠。若要生長旺盛以及多開花結果,則應充分施肥。在平時的管理中,植株一般可等盆土一半干了再進行澆水,每個月施一次氮磷鉀復合肥。夏季是開花結果期,夏季末植株可能會長一次新梢,需把其摘去,以促進果實的良好生長。植株上發(fā)出的徒長枝和根部萌蘗枝也要隨時剪去。
中秋前后,果實逐漸成熟,可保持土壤干燥些,并可不進行施肥,而枝梢的處理方法與夏梢基本相同,但必須保留所萌發(fā)的短枝,因為這些短枝是第二年的開花結果枝。入冬前為了增強植株的抗寒力,可施一次磷鉀肥。冬季不需施肥,且可等盆土完全干了再適當澆水。
**修剪:**火棘萌芽力強。每年春天在植株萌芽前對植株進行一次修剪,將枯枝、病蟲枝、過密的內膛枝、交叉枝等剪去,余下的枝剪短。
**病蟲害危害:**火棘的害蟲主要是蚜蟲,新芽嫩葉易遭其危害。此外,還有介殼蟲、軍配蟲、毛蟲、刺蛾、天牛的幼蟲等。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銹病、白粉病、煤煙病等。1
同屬的種類與火棘同屬的種類有10種,我國產有7種。其中常見栽培的種類及變種有:
臺東火刺木(P.koidzumii):又稱為狀元紅、臺灣火棘,產于臺灣。葉倒卵形,先端圓而有凹缺或截形,葉緣全緣。果紅色。
窄葉火棘(P.angustifolia):葉窄長圓形或倒披針狀長圓形,近全緣,葉背被茸毛。果橙黃色。產于我國西南及華中地區(qū)。
全緣火棘(P.atalantioides):葉橢圓形或長圓形,全緣。果猩紅色。產于湖北、四川、貴州、廣西等地。
歐亞火棘(P.coccinae):葉狹橢圓形,先端急尖,花序被毛。產于歐洲南部至亞洲西部。
拉蘭德火棘(P.coccinea var.lalandei):果較大,橙紅色。產于歐洲。
細圓齒火棘(P.crenulata):少枝刺,葉長圓形或倒披針形,葉緣鋸齒細圓。果小,橙紅色。產于我國華中、華南、西南等地,印度、不丹、尼泊爾也有分布。
甘肅細圓齒火棘(P.crenulata var.kansuensis):葉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邊緣鋸齒淺圓。葉柄及花序被柔毛。果紅色。產于甘肅。
西南細圓齒火棘(P.crenulata var.rogersiana):葉倒披針形,有不整齊細鋸齒。果橙紅色。產于甘肅、云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