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千瓣蓮是荷花珍品,古籍記載在中國隋唐時期即已出現(xiàn)。因其雄蕊、花托、心皮全部瓣化,花瓣重疊,花蕾呈桃形,外瓣大,內(nèi)瓣小,瓣數(shù)常達 1500~3000 枚,而極具觀賞價值。同一品種在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期可開出 1~6 花心的荷花,單花球重可達 0.5~0.7kg,武漢地區(qū)通常在 7~8 月開花。1
千瓣蓮在中國的分布,一般認為源于 2 處,一是江蘇省昆山縣紅代鎮(zhèn)東亭村“玉山佳處”,據(jù)《昆山縣志》記載“千瓣蓮由元朝詩人顧珂瑛(公元 1310~1360 年)種植,歷時 600 個春秋于 20 世紀 40 年代重新被發(fā)現(xiàn)。今滬、杭、寧一帶引種的千瓣蓮多自昆山2;二是湖北當陽縣玉泉寺,相傳是一古僧從浙江普陀山引進,現(xiàn)已有18 個省市自治區(qū)逾百家單位進行引種栽培。
除玉泉寺外,千瓣蓮作為食用蓮藕在云南呈貢、玉溪和姚安等地區(qū)有著大面積栽培3。千瓣蓮多在池塘或水田中栽培,蓮藕產(chǎn)品每年秋冬上市,每 667m2產(chǎn)量可達 1000~1250kg。據(jù)觀測,當?shù)厍О晟徶旮?140~160cm,葉片長寬比較大;根狀莖 3~4 節(jié),第3 節(jié)長 20~25cm,粗 5.5~6cm,呈長條;花形多為單花心,少許 2 花心,引種到武漢后可開出 1~6 朵花心的花。
在安寧、富民、姚安、呈貢、玉溪、宜良等地區(qū)栽培的蓮藕大部分是千瓣蓮。除云南省外,千瓣蓮只在湖北省當陽縣的玉泉寺內(nèi)發(fā)現(xiàn)有栽培,武漢郊區(qū)亦有栽培,作觀賞花蓮,是佛教的一種象征物。將千瓣蓮作為栽培蓮藕是云南省的一大特色。該品種在云南省的特征表現(xiàn):雄蕊、花托、心皮全部瓣化,株高150—160cm,單花心,少2花心,花瓣1000—1500枚,藕節(jié)細長,節(jié)間長20—30cm,粗3—4cm,3—4節(jié),藕含纖維較多。引種回武漢栽培后,由于氣候差異較大,株高可達180—200cm,7—8月開花,花多為2—3花心,少單花心,多者可達5—6花心,花瓣數(shù)千枚,藕節(jié)細長,主藕多3—4節(jié),5節(jié)以上的藕所占比例可達37%,每667m2產(chǎn)量1000kg左右。經(jīng)測定,鮮藕含干物質(zhì)21.75%、淀粉1.26%、蛋白質(zhì)0.55%,VC633.7mg,均高于目前推廣品種及地方品種。云南地區(qū)的千瓣蓮是否存在分化尚不清楚,暫將之定名為云南千瓣蓮。
栽培技術(shù)云南千瓣蓮是滇中地區(qū)傳統(tǒng)的蓮藕栽培品種。每年立春后撒秧前扦插于平整水田中,與秧苗同時出苗生長,待秧苗移栽后即快速分蘗,遍布覆蓋整個水田。荷花初出時呈細紡錘形,外瓣綠色,隨著花瓣的生成,中下部漸膨大成尖桃形,外部綠色花瓣依次掉落,露出中間粉紅色花瓣,但花瓣永不開放翻轉(zhuǎn),只是微松,依次少量掉落,直至枯萎,仍是花苞形狀。頑童摘來玩耍時,將花瓣依次一頁頁翻開,然花瓣仍不能窮竟,直至中心極細小花瓣各自分為幾簇,攢在一起,花中并無蓮蓬,因而也不結(jié)蓮子?;蛴写笠恍┑暮⒆?,將大花瓣掰下,凹面朝上放于左手拇指和食指圍成的圈中,右掌合攏,用力拍花瓣使其花瓣中心被氣撐破以發(fā)出啪的一聲,以此為樂,常常多人在一起比賽,以破洞大、聲音響者為勝。
近年因引進外地新品種蓮藕,此老品種千瓣蓮栽培面積有所減少,但仍是當?shù)厝嗣竦南彩称贩N,引進的新品種雖產(chǎn)量稍高,但所含營養(yǎng)及口感大不如云南千瓣蓮。
文獻記載唐李紳(重臺蓮》(即千瓣蓮)詩云:“綠荷舒卷涼風曉,紅尊開縈紫前重。雙女漢皋爭笑臉,二妃湘浦并愁容”。這一“笑”一“愁”正是“千瓣蓮”邊開邊謝特殊神態(tài)的生動寫照?!扒О晟彙钡乃榘暝錾鷷r,旋轉(zhuǎn)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花心。外觀呈雙花心者,人們稱它為“并蒂蓮”,三花心者稱“品字蓮”,四花心者稱“四面蓮”,多花心者稱’丘子蓮”或“繡球蓮”。其實,“千瓣蓮”的這種花心變態(tài)習性,清《缸荷譜》(1808年)有詳細記載:“佛座蓮(即‘千瓣蓮’)一名剝蓮,并頭、品字、四面。有心尤房,開必以手,乏自然之趣。然耐久,一花次第開之,可七、八日。初如露桃,漸如艷粉,如牡丹宿雨而心現(xiàn)矣,而頭垂,垂而告倦矣。厥種凡四,系各于心,曰‘并頭’、曰‘品字’、曰‘四面’,皆其類也”。180年前中國荷花大師已洞察明辨“千瓣蓮”的各種花態(tài)變異而不受蒙蔽,并明確指出,決不能因為“書瓣蓮”具有花心變化無常的特性,便認為是不同品種。故只把“剝蓮”、“并頭蓮”、“品字蓮”、“四面蓮”等作為“千瓣蓮”的別稱,這是卓見有識的。我們栽培“千瓣蓮”的觀察結(jié)果,與《缸荷譜》所敘完全一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