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建脾人參丸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建脾人參丸,中醫(yī)方劑名。出自《雞峰普濟方》卷十二。主治脾胃久虛,飲食全減。

組成鐘乳粉二兩,人參、石斛各三分,大麥蘗、干生姜、陳橘皮各半兩。

用法用量上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主治脾胃久虛,飲食全減。

附方名稱:代谷丸

組成:精羊肉、陳皮、小椒、蔥、人參、神曲、大麥蘗

用法:上為細末,用生姜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不拘時候,溫酒或米飲送下

主治:脾胃久虛,全不思食

出處:《御藥院方》卷六

名稱:建脾理中湯

組成:人參、白術、白苓、白芍、陳皮、蒼術、炮姜、升麻、甘草、肉豆蔻、訶子

用法:紅棗為引

主治:臟寒泄瀉,飲食入胃,完谷不化,服香砂六君子湯不應者

出處:《一盤珠》卷三

名稱:干姜建脾散

組成:厚樸、陳皮、半夏、干姜、棗、甘草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食前,空心去滓溫服

出處:《雞峰普濟方》卷十二

功用:和脾胃,進飲食

名稱:木瓜萬補丸

組成:人參、白術、陽起石、肉蓯蓉、肉桂、縮砂仁、赤石脂、肉豆蔻、當歸、鐘乳粉、草豆蔻、沉香、地榆、蓽茇、白姜、茴香、大麥蘗、神曲、丁香、厚樸、乳香、白茯苓、罌粟殼、大附子、嫩茄茸

用法:上為末,入別研者勻,以木瓜去瓤蒸爛,同藥末搗和得所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干。每服三十丸,并頻加至五七十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主治:脾胃久虛,大腸積冷,下痢白膿,或腸滑不固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二

名稱:萬補丸

組成:人參、當歸、草豆蔻、嫩茄茸、乳香、白術、陽起石、肉桂、縮砂仁、赤石脂、鐘乳粉、肉豆蔻、沉香、白姜、蓽茇、茴香、丁香、厚樸、白茯苓、地榆、大麥芽、神曲、大附子、肉蓯蓉、罌粟殼

用法:上為細末,研勻,用木瓜十五個,去瓤蒸爛,同藥末搗和得所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干。每服三十丸,食前用米飲送下。頻并者加至五七十丸

出處:《奇效良方》卷十三

功用:脾胃久虛,大腸積冷,下痢白膿,或腸滑不固,久服諸藥不效

名稱:大養(yǎng)脾丸

組成:人參、白術、附子、蓽茇、紅豆、胡椒、訶子、縮砂仁、白豆蔻仁、肉豆蔻、白茯苓、丁香、干姜、肉桂、厚樸、甘草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一兩作十丸。每服一丸,空心食前白湯化下;或水煎五七沸亦得

主治:脾胃久虛,不進飲食,胸膈痞悶,腹脅膨脹,嘔吐不止,倦怠嗜臥;及大病之后氣血虛羸,胃弱少食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六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劉清泉 - 博士生導師、教授 -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