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木湯,中醫(y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九。具有祛濕消堅之功效。主治木腎,寒極而氣不通,初見睪丸作痛,后變?yōu)椴煌凑摺?/p>
組成白術(shù)二兩(60g)、附子一錢(3g)、肉桂一錢(3g)、杜若根一兩(30g)、柴胡一錢(3g)。
用法用量水煎服。即擁被而臥,身必發(fā)汗,必至雙腎之外,汗出如雨而后止。
功用祛濕消堅。
主治木腎。寒極而氣不通,初見睪丸作痛,后變?yōu)椴煌凑摺?/p>
方義朱丹溪曰:“自素問而下,皆以疝為經(jīng)絡(luò)有窪寒,收引則痛。不知始由濕熱壅遏在經(jīng),又感外寒。濕熱被郁,不得疏散故痛?;鹩魸裆瑵嵋耗?,進入血隧,流于厥陰,肝性急速,為寒所束,故其痛矣,若濕勝成?疝?!蹦灸I為?疝之漸,故林佩琴曰:“筋結(jié)疝?,治同木腎?!蹦灸I疝氣,既由寒濕所致,故陳士鐸在化木湯中用白術(shù)祛濕化癖。杜若者,即仕蘅,味辛性溫,有通經(jīng)散寒、消痰行水、活血定痛之效,陳氏在其“扶正祛疝湯”中亦重用杜若,《山海經(jīng)》:“天帝之山有草焉,其狀如葵,其臭如靡蕪,名曰杜蘅,食之已癭?!痹撟C為寒邪所束,寒主收引,故腫而且硬,痛引少腹,是以用附子、肉桂溫陽散寒,疏通散結(jié)。岳美中教授在《睪丸腫痛》一文中說:“疝氣甚則用附子,其效卓著,然以余之經(jīng)驗,最效之方,剛為附子與大黃合劑?!别抻捎跐駸岜挥?,故方中用入少陽、厥陰之要藥——柴胡,平肝膽郁熱,以和中散結(jié)。綜觀全方,有散寒祛濕,軟堅消結(jié)之效,使疝氣如栲栳大者皆可消散,故為治療?疝木腎之常用方。
附方名稱:衛(wèi)睪丸
組成:附子、甘草、玄胡索、柴胡、白術(shù)、肉桂、黃耆
用法:水煎服
主治:木腎
出處:《辨證錄》卷九
名稱:蚯蚓散
組成:蚯蚓
用法:研為散。先用花椒煎湯洗患處,再唾液調(diào)散外敷
主治:腎子腫硬成疝
出處:《閻氏小兒方論》
名稱:海蛤丸
組成:海蛤、當歸、海金沙、鉛粉、硵砂、青黛、滑石、乳香、海藻、粉霜、水蛭、地膽
用法:上藥為細末,鹽煮面糊為丸,小豆大,朱砂6g為衣。每服10丸,空腹燈草煎湯送下
主治:用于?疝、水疝、睪丸腫硬
出處:《潔古家珍》卷八
功用:利濕軟堅
名稱:導氣湯
組成:川楝子、木香、茴香、吳茱萸
用法:長流水煎服
主治:用于寒疝疼痛,或囊冷結(jié)硬如石,或牽引睪丸而痛
出處:《醫(yī)方集解》
功用:理氣疏肝,散寒止痛
名稱:硫黃丸
組成:硫黃、炒荔核、廣陳皮
用法:共研極細末,生姜泛為丸,綠豆大。每日早晚空腹開水送服各15丸,連續(xù)服用,病愈為止
主治:用于睪丸及附睪結(jié)核見睪丸或附睪表現(xiàn)有疙瘩,久而不愈者
出處:《甘肅中醫(yī)驗方集錦》第二集
功用:理氣化痰散結(jié)
各家論述此方白術(shù)利腰臍之氣,杜若根發(fā)睪丸之邪,得附子、肉桂通達內(nèi)外,柴胡解其肝中之濕,故一劑奏功如神耳。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劉清泉 - 博士生導師、教授 -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