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金箔丸

科學(xué)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xué)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金箔丸,中醫(yī)方劑名。出自《衛(wèi)生寶鑒》卷十五。具有溫腎壯陽,固精之功效。主治下焦虛,小便白淫,夜多異夢,遺泄。

組成韭子(炒)原蠶蛾、破故紙(炒)、牛膝(酒浸)、肉蓯蓉、山茱萸、龍骨、菟絲子、桑螵蛸各一兩。

用法用量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功用溫腎壯陽,固精。

主治下焦虛,小便白淫,夜多異夢,遺泄。

方義本方證治為腎陽虛證。方中韭菜子辛甘溫,溫腎攝精的良藥,故為君藥。蠶蛾、補骨脂為臣,助君藥溫腎攝精。牛膝養(yǎng)肝腎,肉蓯蓉、菟絲子補腎添精,山茱萸、桑螵蛸益腎澀精,龍骨收斂固精。全方合用,則溫腎固精,使下元得固,白淫得止。

附方名稱:金箔丸

組成:金箔、膩粉、甘遂

用法:上為末,以棗瓤和作劑子,以五片金箔裹上,更著濕紙裹,塘灰火煨勻熱,候冷取研,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以人參湯送下

主治:小兒食痛

出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功用:墜痰涎

名稱:金箔丸

組成:金箔、天南星、半夏曲、白附子、雄黃、牛黃、朱砂、人參、犀角屑

用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生姜湯送下;急病竹瀝送下

主治:中風(fēng)語澀,口吐涎,頭目昏,項強直,口眼喎;及治痰飲腸鳴

出處:《普濟方》卷八十八引《旅舍備要》

功用:清膈利涎,疏風(fēng)壅塞

名稱:金箔丸

組成:金箔、丹砂、阿膠、丁香、麝香、龍腦、墨、牛黃、雄黃、天南星

用法:上為細末,再將研藥拌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細嚼,溫酒下

主治:中風(fēng)偏枯,手足不隨,言語謇澀,心神恍惚;兼療婦人血風(fēng),頭目昏眩,胸膈諸疾

出處:《圣濟總錄》卷九

名稱:金箔丸

組成:金箔、銀箔、丹砂、牛黃、鐵粉、胡黃連、鉛霜、天竺黃、龍齒、麝香、龍腦、虎睛

用法:除金、銀箔等別研外,余為末,和勻,用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早、晚食后用黃芪湯送下

主治:中風(fēng)驚悸

出處:《圣濟總錄》卷十四

功用:安神定氣

名稱:金箔丸

組成:金箔、銀箔、鐵落、青黛、砒霜、麝香

用法:上為細末,入糯米粥為丸,如皂莢子大。每服一丸,新汲水磨下。如行人五里,吐出涎

主治:傷寒時行,發(fā)狂,妄見神鬼

出處:《圣濟總錄》卷二十八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陳建偉 - 博士生導(dǎo)師、教授 -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