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金陵酒丸

科學(xué)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xué)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金陵酒丸,中醫(yī)方劑名。出自《古今醫(yī)鑒》卷六。主治鼓腫。

歌訣古今醫(yī)鑒金陵酒,擅治臌脹在腸間;木香檳榔沉香皂,行氣導(dǎo)滯病可痊。

組成真沉香一兩(30g)、牙皂一兩(30g)、廣木香二兩半(75g)、檳榔一兩(30g)。

用法用量上為末。用南京燒酒浸十次,曬干,用京酒為丸。每服三錢,重者四錢,五更燒酒送下。水鼓,水自小便而出;氣鼓放屁。

主治鼓腫。

方義氣機不暢而成臌脹,法當(dāng)行氣寬脹。此方用木香、檳榔、沉香疏暢氣機,而以牙皂滌痰泄?jié)幔麜橙?,使衛(wèi)氣升降之路無阻,對痰濁壅阻氣機,或氣滯濕濁不化的臌脹,投以此方,可望獲效。四藥用酒浸制,是欲借酒暢旺血行以行藥力。水臌加葶藶子可以增強行水力量,若與己椒藶黃丸合用,治療水臌亦當(dāng)有效。

運用此方治療氣臌,以指扣腹,其聲如鼓,可用此方。

加減化裁水鼓,加苦葶藶五錢(炒),酒送下再服。

附方名稱:十皮五子飲

組成:茯苓皮、草果皮、牡丹皮、地骨皮、五加皮、大腹皮、甘草皮、菟絲子、大腹子、車前子、生姜皮、木通皮、木瓜皮、紫蘇子、葶藶子

用法:水煎服。如要斷根者,將十五味藥等分為細末,用未下水之雄豬肝一個,先將溫水煮一滾,取出,用竹尖鉆孔數(shù)個,入藥在內(nèi),蒸熟切片,搗蒜蘸食之。不過一二個,永不發(fā)也

主治:一切鼓腫脹,并氣虛中滿,單腹脹

出處:《馮氏錦囊》卷十四

名稱:金蟾散

組成:大蝦蟆、砂仁

用法:以砂仁推入其口,使吞入腹,以滿為度,用泥罐封固,炭火煅令透紅,煙盡取出,候冷去泥,研末,為一服?;蚓苹蜿惼拖隆:虺菲ǘ?,乃見其效

主治:氣鼓

出處:《古今醫(yī)鑒》卷六引李桐峰方

功用:理脾和胃,舒氣寬胸

名稱:消脹飲子

組成:豬苓、澤瀉、人參、白術(shù)、茯苓、半夏、陳皮、青皮、厚樸、紫蘇、香附、砂仁、木香、檳榔、大腹皮、木通、萊菔子、甘草

用法:上銼。加生姜五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出處:《古今醫(yī)鑒》卷六

功用:脹蠱,單腹脹

名稱:調(diào)中健脾丸

組成:黃芪、人參、白術(shù)、茯苓、陳皮、紫蘇子、蘿卜子、山楂肉、草豆蔻、澤瀉、薏苡、沉香、五加皮、瓜蔞

用法:上為細末,煎荷葉、大腹皮湯,打黃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日進三次,白湯送下

主治:單腹脹及脾虛腫滿,膈中閉塞及胃口作痛

出處:《古今醫(yī)鑒》卷六

名稱:牛黃散子

組成:人參、陳皮、甘草、杏仁、木香

用法:上為末。每服三錢,濃煎蘇葉湯調(diào),食遠服。三服喘即止

主治:蠱脹有喘

出處:《保命歌括》卷二十五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陳建偉 - 博士生導(dǎo)師、教授 -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