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郁舒肝丸,中醫(yī)方劑名。出自《實用中成藥手冊》。具有開郁順氣,健胃舒肝之功效。主治膨悶脹飽,消化不良,不思飲食,兩脅疼痛脹滿。
組成香附、沉香、陳皮、甘草、枳殼、六曲、烏藥、茯苓、山楂、厚樸、青皮、砂仁、元胡、檳榔、白術(shù)。
用法用量煉蜜為丸,每丸重10g。每服一丸,溫開水送下,一日二次。
功用開郁順氣,健胃舒肝。
主治膨悶脹飽,消化不良,不思飲食,兩脅疼痛脹滿。
方義肝氣郁結(jié)多由情志抑郁而生,橫逆脾胃,必致肝胃不和。方中以香附、檳榔、厚樸、枳殼、青皮、陳皮為君,理氣寬中,散滿除脹;以元胡、烏藥、沉香為臣,活血調(diào)氣,開郁止痛;以山楂、六曲、砂仁為佐,醒脾和胃,消食化積;以茯苓、白術(shù)、甘草為使,補脾益氣,健胃和中。全方藥味,共奏舒肝健胃之功。
運用1、本方系開郁順氣,舒犴健胃之劑。多用于治療因肝胃失和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脹滿等病癥。
2、運用本方的基本指征是:脅肋脹痛或串痛,院痞不舒,噯氣,呃逆,精神抑郁,不思飲食,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弦。
3、臨床用于脅痛、消化不良、胃脘痛等。
使用注意孕婦忌服。
附方名稱:開胃山楂丸
組成:山楂、六曲、檳榔、山藥、白扁豆、雞內(nèi)金、枳殼、麥芽、砂仁
用法:煉蜜為丸,每丸重9g。每服一丸,溫開水送下,一日一二次
主治:飲食積滯引起的脘腹脹滿、疼痛,消化不良
出處:《實用中成藥手冊》
功用:健脾胃,助消化
名稱:開胃健脾丸
組成:粉沙參、青皮、甘草、茯苓、澤瀉、枳實、法夏、廣木香、白術(shù)、砂仁、神曲、炮干姜、豬苓、草蔻仁、麥芽、橘皮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三至四錢
主治:脾胃虛弱,飲食不思,食物無味,胸滿腹脹,嘔吐惡心,食后返脹,泄痢不止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重慶方)
名稱:開胸順氣丸
組成:檳榔、廣木香、山楂、神曲、炒麥芽、厚樸、枳實、烏藥、青皮、熟軍、甘草、炒萊菔子
用法:上為細末,水丸:涼開水泛為小丸,二錢重裝袋,每次服一袋;蜜丸:煉蜜為丸三錢重,蠟皮或蠟紙筒封固,每次服一九,白開水送下
主治:胸腹脹滿,消化不良,嘔吐惡心,停食蓄水,紅白痢疾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蘭州方)
功用:開胸順氣,健胃消食
名稱:開郁老蔻丸
組成:紫蔻、貢桂、丁香、當歸、山楂、白術(shù)、炙軍、烏藥、甘草、青皮、萊菔、陳皮、木香、砂仁、莪術(shù)、半夏、三棱、枳殼、草果仁、檳榔、川芎、神曲、沉香
用法: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二錢重。每服一丸,白開水送下
主治:氣滯不舒,胸膈脹滿,飲食停留,胃脘作痛,大便燥結(jié),消化不良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功用:開郁順氣,寬胸利膈,消食健脾,潤燥止痛
名稱:開胃利膈丸
組成:瓜蔞皮、枳實、落水沉、砂仁、香附、桔梗、白蔻仁、蒼術(shù)、藿香梗、廣皮、中厚樸、三仙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高粱粒大。每服二錢,白開水送下
主治:胸脘疼痛,食積結(jié)滯
出處:《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功用:開郁順氣,利膈消食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陳家春 - 博士生導師、教授 -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