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脾丸,中醫(yī)方劑名。出自《惠直堂經(jīng)驗方》卷四。主治小兒疳。
組成陳皮、茯苓、山楂(半生半蒸)各一兩,白術(炒)二兩,黃連(炒)、蘆薈(煅)、炙甘草各五錢。
用法用量上為末,神曲黃米糊為丸,如彈子大。姜湯送下。
主治小兒疳。
附方名稱:理脾丸
組成:白芍藥、白術、枳實、白茯苓、黃連、神曲、砂仁、陳皮、半夏、木香、麥蘗、甘草
用法:上為細末,稀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八十丸,清米湯送下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五
功用:理脾
名稱:理脾湯
組成:蒼術、陳皮、厚樸、砂仁、神曲、山楂、麥芽、干姜、甘草
用法:上銼一劑。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主治:產(chǎn)后停食,胸膈飽悶,身發(fā)寒熱,不思飲食
出處:《古今醫(yī)鑒》卷十二
名稱:理脾飲
組成:橘皮、甘草、厚樸、羌活、防風、肉豆蔻、茯苓、川芎、吳茱萸
用法:上為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
主治:脾胃不和,瘧疾瀉利腹痛,下部無力,體重足痿,腳下痛,飲食中滿,四肢不舉
出處:《得效》卷二
名稱:理脾糕
組成:百合、蓮子肉、山藥、薏苡仁、芡實、蒺黎子
用法:上藥各為未,又砂糖一升,用粳米粉一斗二升,糯米粉三升,和前藥粉并糖蒸糕,曬干。常服
主治:飲食不住,仍易饑餓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五
名稱:理脾糕
組成:松花、百合、蓮肉、山藥、薏米、芡實、白蒺藜
用法:上藥各為末,粳米粉一斗二升、糯米粉三升、砂糖一斤,拌勻蒸熟,炙于食之
主治:老人、小兒脾泄水瀉
出處:《壽世青編》卷下
名稱:理陰和中煎
組成:生地、北沙參、生谷芽、地骨皮、首烏、青蒿子、炒麥芽、櫓豆皮、牡蠣、白芍、楂炭、厚樸、丹皮
主治:小兒疳癥,陰分既虛,腹大青筋,發(fā)直毛焦,肌膚枯燥,唇舌絳紅
出處:《筆花醫(yī)鏡》卷三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蔡定芳 - 博士生導師、教授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