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tài)特征
為單子葉植物,株高約60~120公分,莖細直,中空有節(jié),葉狹披針形,平行脈,花穗頂生,總狀花序,下垂性,每穗結實數(shù)百至上千粒,子實極小,徑約0.1公分 又名谷子、小米、狗尾粟。古代的粟是黍、稷之類糧食的總稱。粟的糧食古農書稱為粱,糯性粟為秫。甲骨文“禾”即指粟。后來人們把一種比較細的梁叫做粟,北方人把粟米叫做小米。簡單區(qū)分為:穗大、毛長并且粒粗的是梁,穗小、毛短并且粒細的是粟。苗和茅草相似。用途 : 粟的用途極廣,與稻米大同小異,花期 : 5~8月,11~1月盛產。
粟莖稈圓柱形,高60~ 150厘米,基部數(shù)節(jié)可生出分蘗,少數(shù)品種上部的節(jié)能生出分枝。每節(jié)一葉,葉片條狀披針形,長10~60厘米,有明顯的中脈。須根系,莖基部的節(jié)還可生出氣生根支持莖稈。穗狀圓錐花序。穗的主軸生出側枝,因第 1級側枝的長短和分布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穗形。在第3級分枝頂部簇生小穗和刺毛(剛毛),這是粟種的特征。每個小穗具花 2朵,下面的一朵退化,上面的一朵結實。子粒為穎果,直徑1~3毫米,千粒重2~4克。成熟后稃殼呈白、黃、紅、杏黃、褐黃或黑色。包在內外稃中的子實俗稱谷子,子粒去稃殼后稱為小米,有黃、白、青等色。2
生長環(huán)境耐干旱、貧瘠,性喜高溫,生育適溫20℃~30℃,海拔1000米以下均適合栽培。
品種分類粟的種類有很多,大概有數(shù)十種,有青、赤、黃、白、黑等許多顏色,因此名字很多。
粟的成熟有早有晚,苗稈有高有低,米的味道有好有壞。如果種植時順應天時和地利,那么不用太多力氣就能有很好的收成,否則就會勞而無獲。一般來說,早粟外皮薄、米粒充實,而晚粟則恰好相反。
粟谷約占世界小米類作物產量的24%,其中90%栽培在中國,華北為主要產區(qū)。1986年中國播種面積為297.99萬公頃,產量為454.0萬噸,主要作為糧食作物,兼作飼草。其他生產粟的國家有印度、蘇聯(lián)、日本等。
中國種粟歷史悠久。出土粟粒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如西安半坡村、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崗等距今已有六七千年。7000年前的瑞士湖畔居民遺跡中亦發(fā)現(xiàn)有粟,但在古代世界文獻中粟的記載不多。A.德堪多認為粟是由中國經(jīng)阿拉伯、小亞細亞、奧地利而西傳到歐洲的。Н.И.瓦維洛夫將中國列為粟的起源中心。中國擁有豐富的粟的品種資源。粟的野生種狗尾草(S.viridis)在中國遍地皆是,它和粟形態(tài)相似,染色體數(shù)都是,容易相互雜交。粟的兩個亞種S.italica ssp.maximum和 ssp.moharium以下再分出德國粟、西伯利亞粟、金色奇粟、倭奴粟、匈牙利粟等類型。弗里爾和J.M.赫克托將粟分為 6個類型。通常中國粟被列為大粟亞種的普通粟。形態(tài)分類上都以刺毛、穗形、子粒顏色等穩(wěn)定性狀為主要依據(jù)。中國如今將粟劃分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4個生態(tài)型。中國粟品種有穗粒大、分蘗性弱等特點,表明其栽培進化的程度較高。從歐美引入的品種往往分蘗力強、穗小、刺毛長,適于飼用。3
中國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進行粟的育種工作。新育成的良種抗病、抗倒伏能力有所提高,適應性也更為廣泛。
分布范圍分布于中國、朝鮮、日本、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埃及、歐洲。
主要價值營養(yǎng)成份蛋白質、維生素B2、煙酸、鈣、鐵等。
健康效果粟米即小米,營養(yǎng)價值極高,適宜老人孩子等身體虛弱的人滋補。同時常吃小米還能降血壓、防治消化不良、補血健腦、安眠等功效。還能減輕皺紋、色斑、色素沉積,有美容的作用。
氣味咸,微寒,無毒
主治可以養(yǎng)腎氣,除脾胃中熱,利小便,治痢疾。磨成粉可以解毒,止霍亂。做粥食用可以開胃補虛。《本草綱目》記載:“養(yǎng)腎氣,去脾胃中熱,益氣。陳者:苦,寒。治胃熱消渴,利小便?!?
自然配方小米粥:小米熬至軟爛,加入適量紅糖即可。紅糖小米粥營養(yǎng)豐富,含鐵量高,對于產婦產后滋陰養(yǎng)血大有功效,有助于恢復體力,所以有“補血湯”之美稱。
性味粟米,味成,性寒,無毒。
功效主治養(yǎng)腎氣,脾胃中熱,益氣。陳粟米,味道苦,性寒。主治胃熱消渴,利小便,止痢,抑制丹石毒。加水服用,能治熱腹痛和鼻出血。制成粉末,用水過濾成汁,能解多種毒,能治霍亂以及轉筋入腹,又以鎮(zhèn)靜安神。能解小麥毒,發(fā)熱、反胃和熱痢。用它煮成粥食用,對丹田有好處,可以補虛損,開腸胃。但不能和杏仁一起吃,否則會讓人上吐下瀉。
粟泔汁
功效主治主治霍亂突然發(fā)熱、心煩渴,喝了粟泔汁可馬上病愈。
臭泔
功效主治止消渴,特別有效。
酸泔和淀
功效主治用來洗浴瘙疥,能殺蟲。喝它,治痔。把它和臭樗以煎熬服用,能治小孩消化不良和腹瀉。
粟糖
功效主治主治痔漏脫肛,配合各種藥薰患處。
粟奴
功效主治粟苗抽穗時長出煤黑色的就是粟奴。有利小腸、除煩悶的作用。
附方主治異物進目不出:用粟米七粒,嚼爛取汁,洗后即出。
治湯火灼傷:將粟米炒焦加水,澄清后取汁,煎稠如糖。頻敷患處,能止痛,消瘢痕。
治熊虎爪傷:嚼粟米涂患處。
治鼻衄不止:粟米粉同水煮服用。
治小兒丹毒:嚼粟米敷患處。
治反胃吐食,脾胃氣弱,消化不良,湯飲不下:用粟米半升磨粉,加水調成梧桐子大的丸七枚熟,放點鹽,空腹和汁吞下。有的認為納入糖醋吞更好。
治胃熱消渴:以陳粟米煮飯,干后食用,治療效果極為好。4
繁殖方法1.整地施肥,輪作倒茬,深耕土壤,改良土壤結構,增強保水能力,加深耕層,利于小米根系下扎,使植株生長健壯,從而提高產量。并施足基肥,一般以磷肥加農家肥為主。
2.種子處理,選用抗病優(yōu)良品種,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選擇晴天及時曬種,并用新高脂膜拌種(可與種衣劑混用),能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fā)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fā)芽率和出苗率。
3.補苗間苗,一般在小米出苗后2~3片葉時進行查苗補種,5~6片時進行間定苗,并適時噴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發(fā),苗體水分不蒸騰,隔絕病蟲害,使幼苗健康成長。
4.田間管理,蹬苗促壯、中耕除草、適時澆水,合理追肥,并及時噴施促花王3號促進花芽分化,提高花粉受精質量;在開花前噴施壯穗靈能強化小米生理機能,提高受精、灌漿質量,增加千粒重,增加坐果率,使籽實飽滿,達到產量提高。
5.防治病蟲害,小米生長階段易發(fā)生黑穗病、紅蜘蛛等病蟲害,應根據(jù)植保要求及時噴施針對性藥劑進行滅殺防治,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可大大提高農藥有效成分利用率。
習性:粟以耐干旱和瘠薄著稱,這與其葉片表皮細胞壁厚,內含大量硅素,葉脈密集,氣孔多,根系致密,吸收力強等有關。蒸騰系數(shù)平均為257左右,低于玉米和高粱。發(fā)育前期需水最少,中期需水最多,以小花原基分化到花粉母細胞四分體時期對水分最敏感,灌漿期也需一定水分,以后則需水較少。喜溫,但生育期短,故對積溫要求并不太高,完成生長發(fā)育要求的積溫在1600~3000℃之間。發(fā)芽適宜溫度為15~25℃,最高30℃,莖葉生長適宜溫度為22~25℃,子粒形成期適宜溫度為20~22℃,低于20℃則延緩灌漿。粟是短日照作物,對光照反應很敏感,尤以生長點分化前后反應最為強烈。富于短光波的日間光和適當縮短日照可促進發(fā)育。5
栽培技術粟在春季或夏季播種,生育期60~150天。忌連作,否則易滋生谷莠子(野生種)和蔓延病害。種子細小,出苗后需及時間苗,以培育壯苗并保證適宜密度。在不同地區(qū)可分別采取精量播種、機械化簇生栽培及大?;N子等辦法解決間苗問題。中國重視中耕以促進根系發(fā)育和增加子粒飽滿度。粟既耐瘠,又能較好地利用肥料。從拔節(jié)到穗分化,以及從抽穗到灌漿,是粟整個生育期間吸收肥料的兩個高峰時期。主要病害有白發(fā)病、粒黑粉病、粟瘟病、粟銹病、粟病毒病等。主要害蟲有粟芒蠅、粟灰螟、粟小緣蝽象和雜食性的粘蟲、地下害蟲等。與粟相似的谷莠子也是一種粟田有害雜草。5
植物文化漢字粟,讀音為**[sù],**就是秈粟。有粘性的是秫,沒有粘性的是粟。所以稱它為粘粟,北方人稱它為小米。粟就是粱。谷穗大并且毛長時顆粒大的就是高粱;小的就是粟。
釋義粟 sù會意。字從西從米。本義:西米(西方之谷)。說明:和中國大小麥應該來自西方的中東地區(qū)不一樣,粟本是中國古人自己馴化發(fā)展成功的一種谷子。之所以稱之為“西米”,是因為中國古代有一個五谷配五方的說法:《初學記》二十及《御覽》卷837引《周書》:“凡禾,麥居東方,黍居南方,稻居中央,粟居西方,菽居北方。
(1)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為圓形或橢圓小粒。北方通稱“谷子”,去皮后稱“小米”:粟子。滄海一粟。 古代泛稱谷類:重(zhòng )農貴粟。
(2)姓。
基本資料名稱 : 粟(ㄙㄨˋ)
品種 : 品種多達160多種,復雜難辯
組詞:粟米 金粟 滄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