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tài)特征
葉具羽狀3小葉;托葉小,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葉柄長1.5-5厘米,上面具淺溝,下面具細縱棱,略被短柔毛;小葉紙質,披針形至橢圓形,長5-10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常有細凸尖,上面被極短的灰白色短柔毛。下面較密,呈灰白色,有不明顯的黃色腺點;小托葉極小;小葉柄長1-2毫米,被毛??偁罨ㄐ蜷L3-7厘米;總花梗長2-4厘米;花數(shù)朵生于花序頂部或近頂部;苞片卵狀橢圓形;花萼鐘狀,長達7毫米,裂片三角形或披針形,花序、總花梗、苞片、花萼均被灰黃色短柔毛;花冠黃色,長約為花萼的3倍,旗瓣近圓形,背面有紫褐色縱線紋,基部有附屬體及內彎的耳,翼瓣微倒卵形,有短耳,龍骨瓣先端鈍,微內彎;雄蕊二體,對旗瓣的1枚離生,其余9枚合生;子房被毛,有胚珠數(shù)顆,花柱長,線狀,無毛,柱頭頭狀。莢果線狀長圓形,長4-7厘米,寬6-11毫米,于種子間具明顯凹入的斜橫槽,被灰褐色短柔毛,先端漸尖,具長的尖頭;種子3-6顆,近圓形,稍扁,種皮暗紅色,有時有褐色斑點?;ā⒐?-11月1。
分布范圍產(chǎn)云南、四川、江西、湖南、廣西、廣東、海南、浙江、福建、臺灣、江蘇。原產(chǎn)地或為印度,現(xiàn)世界上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普遍有栽培,極耐瘠薄干旱,在印度栽培尤廣,為平民的主糧和菜肴之一,常作包點餡料,叫豆蓉;葉可作家畜飼料、綠肥。根入藥能清熱解毒。亦為紫膠蟲的優(yōu)良寄主植物1。
主要價值樹豆枝繁葉茂,花色美麗,生長期長達230天,具有很好的固土改土和綠化作用。樹豆豆子可食用和飼用,營養(yǎng)豐富,高大型品種可株產(chǎn)干豆1公斤左右。因此,在門前屋后種植樹豆,既可收獲豆子,又美化了村莊、綠化了環(huán)境,生態(tài)效益極為顯著,又有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一舉多得2。其醫(yī)用價值也高,樹豆種子有清熱解毒,補中益氣,利水消食,止血止痢之效3。
從樹豆中分離得到的全新菧類化合物——樹豆酮酸縮寫,其對先天肥胖伴高血糖的小鼠具有降糖減重、改善葡萄糖耐受性的作用4。樹豆葉中木豆素A、C的二苯乙烯(菧)結構類似物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5。
栽培繁殖花期 : 1~5月為盛產(chǎn)期
管理 : 樹豆生性強健,喜高溫,生育適溫20~30度
施肥: 栽培土質選擇性不嚴苛,土壤、砂質土壤均能生長。排水、日照需良好,極耐旱,潮濕土壤會導致生育不良。
繁殖 : 繁殖可用播種法,種子發(fā)芽適溫20~2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