貍骨丸,中醫(yī)方劑名。出自《外臺秘要》卷十三引《范汪方》。主治骨熱。
組成貍骨、連翹各五分,土瓜、山茱萸、玄參、胡燕屎、黃芩、丹砂、馬目毒公、鳶尾各二分,黃連、芍藥、雄黃、青葙子、龍膽、栝樓各三分。
用法用量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食前服,一日三次;不知,稍稍增之,以知為度。
主治骨熱。
使用注意禁食生魚菜、豬肉、黃黍米、生血物。
附方名稱:貍骨散
組成:貍骨、躑躅、龍骨、王不留行、當(dāng)歸、土瓜根、鼠姑
用法:上為散。每服二錢匕,食后溫酒調(diào)下,日晚再服
主治:鼠瘺,瘰疬,寒熱
出處:《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七
名稱:黃連散
組成:黃連、知母、鱉甲、麥門冬、龍膽、甘草、柴胡、白術(shù)、地骨皮、木通、黃芩、犀角屑
用法: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淡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婦人骨蒸勞熱,四體昏沉,背膊疼痛,面色萎黃,漸漸無力
出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名稱:豬肚丸
組成:南木香、宣州黃連、生干地黃、青橘皮、銀州柴胡、鱉甲
用法:上為細(xì)末,豬膽一個盛藥在內(nèi),緊系定口,慢火湯煮令香熟,去線,搗豬肚同藥令極爛,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米飲送下,一日二三次
主治:小兒骨熱體瘦,面色萎黃,臍腹時痛,胸膈滿悶,全不入食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引《張氏家傳》
功用:退黃,長肌肉,進(jìn)飲食,解虛勞,行滯,利關(guān)節(jié)
名稱:清源湯
組成:茯苓、黃芩、菖蒲、玄參、細(xì)辛、大黃、甘草、磁石
用法:上銼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熱服
主治:腎實熱,小腹脹滿,四肢正黑,耳聾骨熱,小便赤黃,腰脊離解及伏水等
出處:《三因極一病癥方論》卷八
名稱:八珍養(yǎng)血丸
組成:上炙芪、大生地、白術(shù)、丹參、當(dāng)歸、陳阿膠、茯神、云茯苓、白芍、遠(yuǎn)志、川芎、炙草
用法:上藥各為末,杜仲十兩熬膏,和煉蜜為丸。每服四錢,淡酒送下。如癥勢重者,早三錢,姜湯送下,晚二錢,淡酒送下
主治:月候不調(diào),赤白帶下,皮寒骨熱,肢體倦?。灰磺斜懒?、干血
出處:《古方匯精》卷三
名稱:人參散
組成:人參、甘草、麥門冬、北柴胡、龍膽草、防風(fēng)
用法:上銼散。每服三字,水一盞,煎服
主治:小兒變蒸骨熱,心煩啼叫
出處:《得效方》卷十一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陳建杰 - 博士生導(dǎo)師、教授 -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xué)附屬曙光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