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彌猴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體長51-63厘米。是典型的獼猴屬動物,主要特征是尾短,具頰囊。軀體粗壯,平均體長約50厘米,它們的前肢與后肢大約同樣長,拇指能與其它四指相對,抓握東西靈活,前額低,有一突起的棱。頭部呈棕色,背部棕灰或棕黃色,下部橙黃或橙紅色,腹面淡灰黃色。1彌猴,又叫沐猴、胡孫、王孫,性味味酸,性平,無毒,主治各種風勞,釀灑、瘴氣引起的瘧疾。

形態(tài)特征頭體長47–64厘米,尾長19–30厘米,雄猴體重7.7千克,雌猴體重5.4千克。在同屬猴類中個體稍小,顏面瘦削,頭頂沒有向四周輻射的漩毛,呈棕色,額略突,眉骨高,眼窩深,具頰囊,肩毛較短,尾較長,約為體長之半。其身上大部分毛色為灰黃色灰褐色,背部棕灰或棕黃色,腰部以下為橙黃色或橙紅色,腹面淡灰黃色,有光澤,胸腹部的腿部的灰色較濃。不同地區(qū)和個體間體色往往有差異。面部、兩耳多為肉色,臀胝發(fā)達,多為肉紅色。成年雄猴的體型要比雌猴大。

吻部突出,兩顎粗壯,牙齒32枚,鼻孔朝前向下緊靠,手足均有5個指、趾,具扁平的指甲,均能直立。晝行性。有可以儲存食物的頰囊,齒尖低,通常四肢基本等長。1

棲息環(huán)境棲息于熱帶、亞熱帶及暖溫帶闊葉林,從低丘到3000-4000米高海拔、僻靜有食的各種環(huán)境都有棲息,是現(xiàn)存靈長類中對棲息條件要求較低的一種。喜歡生活在石山的林灌地帶,特別是那些巖石嶙峋、懸崖峭壁又夾雜著溪河溝谷、攀藤綠樹的廣闊地段,往往是猴子最理想的生活場所。1

生活習性集群生活,獼猴往往數(shù)十只或上百只一群,由猴王帶領(lǐng),群居于森林中。它們常愛攀藤上樹,喜覓峭壁巖洞,其活動范圍很大。猴群在集體行動時,會有一“哨兵”站在高處放哨,若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即會發(fā)出信號,招喚猴群迅速轉(zhuǎn)移。如果情況緊急,獼猴憑借它們攀崖越險的熟練本領(lǐng),很快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猴群大小與棲息地環(huán)境優(yōu)劣而有別,一般都有十數(shù)頭或數(shù)十頭。繁殖和缺食季節(jié),往往集群大些,故活動范圍也較大。善于攀援跳躍,會游泳和模仿人的動作,有喜怒哀樂的表現(xiàn)。性情躁動時愛舉石擲人。1

食性特征以樹葉、嫩枝、野菜等為食,也吃小鳥、鳥蛋、各種昆蟲,甚至蚯蚓、螞蟻。采食野果貪婪嗜爭,邊采邊丟,只食甜熟果子,未熟果卻丟棄,故猴群過處往往遍地斷枝棄果,因而對野果的可利用程度較低,必然要擴大覓食范圍,活動時間也往往較長。1

其他內(nèi)容【別名】沐猴、胡孫、王孫。
【釋義】形狀像人,眼如悉胡,兩頰塌陷有頰囊,是藏食物的地方,腹中沒有脾來消化食物,屁股沒有毛而尾短。能立起來走??┛┑穆曇羧缈人砸话?。孕五月而生子,生子后多在山澗洗浴。性情躁動愛舉石擲人。

【性味】味酸,性平,無毒。
【功能主治】各種風勞,釀灑則更好。作成肉脯,治久瘧.之,辟瘴疫。
頭骨
【功能主治】瘴氣引起的瘧疾。作熱水沐浴,治小兒驚癇。

【功能主治】小兒驚癇口噤。

【功能主治】涂蜂蛛咬。治新生兒破傷風和急驚風,則燒成末,和生蜜少許灌服。

【功能主治】馬疫氣?!恶R經(jīng)》說馬廄養(yǎng)猴,辟馬瘟疫。逐月有腎精或月經(jīng)流于草上,馬吃了。永沒有疾病。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賀會強 - 博士 -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