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瓜柱,是種比較特別的短柱,是古建筑木作構件。由墊木演變而來,處在各梁架的上皮,用于支頂上層梁的承重構件,元代以后普遍使用。因其具有柱的作用,故“瓜柱”亦屬柱類構件,不同的是它的初衷是為了將梁墊高,而無承重之意?!肮现睌嗝婊蚍交驁A,有金瓜柱和脊瓜柱之分。因為其形體短小,所以宋代時就叫它“侏儒柱”或“蜀柱”。1
瓜柱和柁墩和瓜柱作用類似的還有柁墩,但“瓜柱”與柁墩是有區(qū)別的,重點在形狀的不同,“瓜柱”的高大于自身的寬,而柁墩正相反。如果兩層梁枋之間的間空比較高,使柁墩之高度大于它本身的長與寬,于是方整的墩木變?yōu)橹绷⒏闪鸿时成系男≈樱@就是瓜柱或稱童柱,這種瓜柱也用在梁枋與屋頂的檁木之間,其高度比兩層梁枋之間的長。直立的瓜柱不如柁墩穩(wěn)定,所以多在瓜柱兩側各加扶持木以保持穩(wěn)固,這種扶持木稱角背。2
瓜柱中的藝術清代工部《工程作法》中規(guī)定的瓜柱和角背的形式很簡單,因為清代官式建筑屋頂多有天花,屋頂梁架不暴露在外,所以柁墩、瓜柱這類的構件多不作裝飾加工。南方地區(qū)寺廟、園林、住宅廳堂建筑,多不設天花,因此所見瓜柱多有了裝飾處理,最常見的形式是下面比上面粗、立面呈梯形,瓜柱下端開口騎在梁枋上,這種雖屬簡單的處理,也使小瓜柱具有了美的形式。瓜柱和柁墩一樣,成了工匠發(fā)揮技藝的好地方。有的瓜柱下端加一層蓮花托盤,有的把瓜柱做成中間有束腰的須彌座形,有的把騎在梁上的瓜柱表面雕刻花紋,有的把瓜柱表面刻出瓜的脈棱,真像一只置于梁上的瓜果。瓜柱兩側的角背也是一樣,有的只是一對簡單的幾何形體,有的加工為植物枝葉,更有的把角背雕成一只獅子,瓜柱插在獅子背上,相當于梁枋之間的獅子形柁墩。兩根瓜柱下的兩頭獅或背向而伏,或相互對峙,無論是周身涂金或者是五彩的獅身,都使梁架增添了藝術表現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