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亭,ting,從高從丁。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
(名〉
(1) (象形。戰(zhàn)國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為從高省,丁聲。本義:古代設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
(2) 同本義。后指驛亭 [inn]
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樓?!墩f文》
漢家因 秦十里一亭。亭,留也?!兑磺薪?jīng)音義經(jīng)》
【讀音】tíng
【英文】Pavilion
1、有頂無墻,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園里;涼~。牡丹~。
2、建筑得比較簡單的小房子:書~。郵~。崗~。
3、適中,均勻:~勻。
4、正,當:~午(正午,中午)。
名詞
|| ||
(象形。戰(zhàn)國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為從高省,丁聲。本義:古代設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
同本義。后指驛亭〖inn〗民所安定也,亭有樓,從高省,丁聲——《說文》
漢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一切經(jīng)音義經(jīng)》
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夺屆め寣m室》
為泗上亭長?!稘h書·高祖紀》
安陽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輒殺人。——晉·干寶《搜神記》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李白《菩薩蠻》
如:亭郵(驛站);亭民(驛亭附近的居民);亭寺(驛亭。寺,辦公的官署);亭舍(驛亭的客舍);亭傳(客棧);亭置(郵亭驛站);亭驛
亭子。有頂無墻,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園里〖pavilion〗
西蜀子云亭?!度龂尽ぶT葛亮傳》
常記溪亭日暮?!巍だ钋逭铡度鐗袅睢?/p>
亭東自足下皆云漫?!濉ひω尽兜翘┥接洝?img src="https://img-xml.kepuchina.cn/images/newsWire/th15J9GIUudbFyMAdOadd5K8xamxEiihstjs.jpg" alt="" />亭西有岱祠。
又如:亭榭(亭閣臺榭);亭館(供人游憩歇宿的亭臺館舍);亭檻(亭子的欄桿;亭子);亭院(造有涼亭、樓閣等建筑物的庭園或花園);亭景(亭影);亭落(亭院;村落);亭彩(舊時辦喜事扎的亭樓、銘旌)
古代設在邊塞觀察敵情的崗亭〖sentrybox〗
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為閨門兩扇?!赌印?/p>
亭卒上樓掃除,見死婦,大驚,走白亭長?!獫h·應劭《風俗通》
又如:亭戍(古代邊境上的崗亭和營壘);亭吏(亭長);亭佐(亭長的副手);門亭(設于城門處的亭);亭卒(秦漢亭中的差役)
像亭子的小房子〖kiosk〗。
如:書亭;郵亭;亭場(賣鹽的地方);亭子間
山梨〖mountainpear〗
枇杷橪柿,亭柰厚樸。——《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
秦漢時的基層行政單位〖grass-roots〗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xiāng)。——《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動詞養(yǎng)育〖rear〗。
如:亭育(養(yǎng)育,培育);亭毒(養(yǎng)育;化育)
停止。同“?!薄約top〗
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皆以為潛行地下?!稘h書·西域傳上》
又如:亭當(完畢,妥當);亭居(水靜止的樣子)
亭
tíng
形容詞適中,均衡〖well-balanced〗。
如:亭勻(均勻,妥貼)
直。姿勢挺立的或筆直〖erect〗。
如:亭立(直立;聳立);亭亭秀秀(身材修長,容貌、體態(tài)俊美);亭亭款款(身材修長、緩步走動的樣子);亭亭植立(花木主干挺拔的);亭亭當當(妥當;合宜);亭亭裊裊(形容女子身材修長和體態(tài)輕盈)
正〖right〗
鶴跡秋偏靜,松陰午欲亭。——《和史宮贊》
又如:亭決(公平的判斷)
亭歷
tínglì
〖akindofgrass——wollydraba(Drabanemorosa)〗又寫作“葶藶”,草本植物,籽味苦,可入藥
黃連苦杕亭歷?!鳌⒒墩\意伯劉文成公文集》1
概括亭,在古時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保ā夺屆罚﹫@中之亭,應當是自然山水或村鎮(zhèn)路邊之亭的“再現(xiàn)”。水鄉(xiāng)山村,道旁多設亭,供行人歇腳,有半山亭、路亭、半江亭等,由于園林作為藝術是仿自然的,所以許多園林都設亭。但正是由于園林是藝術,所以園中之亭是很講究藝術形式的。亭在園景中往往是個“亮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從形式來說也就十分美而多樣了?!秷@冶》中說,亭“造式無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橫圭、八角到十字,隨意合宜則制,惟地圖可略式也?!边@許多形式的亭,以因地制宜為原則,只要平面確定,其形式便基本確定了。
蘇州滄浪亭以其亭名為園名。此亭其實很簡單,是一座方形單檐歇山頂之亭,也可以說是標準的江南園林之亭。此亭之藝術,不靠華麗取勝,不靠怪誕引人,而是靠樸實、文秀,靠刻意追求江南建筑形式之最高境界,以比例、尺度、韻致及色調(diào)等取勝,這也正是建筑藝術之根本。與此同時,它之得名,還在于建筑文化內(nèi)涵。北宋詩人蘇舜欽購得此園,修建之后取名“滄浪”,這是取《孺子歌》中之句:“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可以濯我足?!笨梢娖涓邼嵵?。后來歐陽修對此有題詠:“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這后一句似不雅,所以沒有寫到亭柱上,空著。據(jù)說后來還是一位漁夫接句:“近水遠山皆有情”。正中蘇舜欽之意,于是完成此聯(lián)??梢妶@中建筑,不但要有形式美,而且也要有文化內(nèi)涵。
園中設亭,關鍵在位置。如上所說,亭是園中“點睛”之物,所以多設在視線交接處。如蘇州網(wǎng)師園,從射鴨廊入園,隔池就是“月到風來亭”,形成構圖中心。又如拙政園水池中的“荷風四面亭”,四周水面空闊,在此形成視覺焦點,加上兩面有曲橋與之相接,形象自然顯要。當然此亭之形象,也受得起如此待遇;如果這座亭子形象難以入目,這就叫“煞風景”。又如滄浪亭,位于假山之上,形成全園之中心,使“滄浪亭”(園名)名副其實;拙政園中的繡綺亭,留園中的舒嘯亭,上海豫園中的望江亭等,都建于高顯處,其背景為天空,形象顯露,輪廓線完整,甚有可觀性。
分類按功能分
休憩遮陽遮雨——傳統(tǒng)亭,現(xiàn)代亭;
觀賞游覽——傳統(tǒng)亭,現(xiàn)代亭;
紀念,文物古跡——紀念亭,碑亭;
交通,集散組織人流——站亭,路亭;
騎水——廊亭,橋亭;
倚水——樓臺水亭;
綜合——多功能組合亭。
按平面分
1、按平面分
1)正多邊形
正多邊形尤以正方形平面是幾何形中最嚴謹,規(guī)整,軸線布局明確的圖形。常見多為三,四,五,六,八角形亭。
(2)長方形
平面長闊比多接近于黃金分割1:1.6,由于亭同殿,閣,廳堂不同,其體量小巧,??梢娖淙?,比例若過于狹長就不具有美感的基本條件了。同時平面為長方形的亭多用面闊為三間,三間四步架。
江南路亭——常用二間面闊;
水榭——進深三間四步架或六步架。
梁架布局:亭尤以歇山亭榭與殿,閣,廳堂異曲同工,然更自由,江南多遵循古制。
山花——明代及明以前是作懸山,清代則出現(xiàn)了硬山山花。
(3)仿生形亭
睡蓮形,扇形(優(yōu)美,華麗),十字形(對稱,穩(wěn)定),圓形(中心明確,向心感強),梅花形。
(4)多功能復合式亭
在眾多類型的亭中,方亭最常見。它簡單大方。圓亭更秀麗,但額坊掛落和亭頂都是圓的,施工要比方亭復雜。在亭的類型中還有半亭和獨立亭、橋亭等,多與走廊相連,依壁而建。亭的平面形式有方、長方、五角、六角、八角、圓、梅花、扇形等。亭頂除攢尖以外,歇山頂也相當普遍。
中國每一處園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在中國園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亭子的造型是多種多樣的,但它們的基本結(jié)構是相同的。一個屋頂,幾根柱子,中間是空的。這樣的建筑物起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就在于能把外界大空間的景象吸收到這個小空間中來。元人有兩句詩:“江山無限景,都取一亭中?!边@就是亭子的作用,就是把外界大空間的無限景色都吸收進來。中國園林的其他建筑,如臺榭樓閣,也都是起這個作用,都是為了使游覽者從小空間進到大空間,也就是突破有限,進入無限。
按材料分
亭由于各種材料樣式、性能的差異,不同材料建造的亭,就各自帶有非常顯著的不同特色。故亭可以依據(jù)建造材料的不同,分類為木亭、石亭、磚亭、茅亭、竹亭、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亭、鋼結(jié)構亭。
1 木亭
相較于其他建筑材料,木質(zhì)材料在古時較為常見,而且中國建筑是木結(jié)構體系的建筑,所以亭也大多是木結(jié)構的。木結(jié)構的亭,以木構架琉璃瓦頂和木構架黛瓦頂兩種形式最為常見。
前者為皇家建筑和唐朝宗教建筑中所特有,富麗堂皇,色彩濃艷;后者則是中國古典亭榭的主導,或質(zhì)樸莊重,或典雅清逸,遍及大江南北,是中國古典亭的代表形式。
此外,木結(jié)構的亭,也有做成片石頂、鐵皮頂和灰土頂?shù)?,不過一般比較少見,屬于木亭中較為少見的材料類型。
2 石亭
石亭在中國國內(nèi)都相當普遍,石亭也是迄今為止有證可據(jù),存在歷史最久遠的亭。早期的石亭,大多模仿木結(jié)構的做法,斗拱、月梁、明櫟、雀替、角梁等,皆以石材雕琢而成。
魯班亭是歷史上比較有代表性的石亭之一,就是全部以石材仿造木結(jié)構的斗拱、梁架而建造的。南方一些石亭還做成重檐,其中有一些甚至達到了四層重檐,飽含江南古建輕巧而不滯重的藝術特色。
3 磚亭
磚墻是此類亭的顯著特征之一,但它們?nèi)允悄窘Y(jié)構的亭,磚墻只不過是用以保護梁、柱、碑,并借以產(chǎn)生一種莊重、肅穆的氣氛,并沒有起到結(jié)構承重的作用效果。這種亭多見于明清時代的陵墓之中。
另外一種以磚做結(jié)構材料的亭,都是采用拱劵和疊澀技術建造的。北海團城上的玉甕亭和安徽滁縣瑯琊山的怡亭,就是全部用磚建造起來的磚亭,具有非常明顯的建筑特色。
4 茅亭
茅亭是各類亭的鼻祖,源于現(xiàn)實生活,山間路旁歇息避雨的休息棚、水車棚等,即是茅亭的原型。此類亭多用原木稍事加工以為梁柱,或覆茅草、或蓋樹皮,一派天然情趣。
由于它保留著自然本色,頗具山野林泉之意,所以備受清高風雅之士的賞識。不僅山野之地多筑茅亭,就連豪華的宅邸和皇宮禁苑內(nèi),也都建有茅亭,追求“天然去雕飾”的古樸、清幽之趣。
5 竹亭
竹亭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唐代,其用處較為廣泛。由于竹不耐久,存留時間短,所以遺留下來的竹亭非常少?,F(xiàn)多用綁扎輔以釘、鉚的方法建造。而有些竹亭,梁、柱等結(jié)構構件用木,外包竹片,以仿竹形,其余坐凳、櫞、瓦等則全部用竹制作,既堅固,又便于修護。
6 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亭
隨著科學的進步,使用新技術、新材料建亭日益廣泛。用鋼筋混凝土建亭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現(xiàn)場用混凝土澆筑,結(jié)構比較堅固,但是制作細部比較浪費模具;第二種是用預制混凝土構件焊接裝配;第三紅是使用輕型結(jié)構,頂部用鋼板網(wǎng),上覆混凝土進行表面處理。
7 鋼結(jié)構亭鋼結(jié)構亭
在造型上可以有較多變化,在北方需要考慮風壓、雪壓的負荷。另外屋面不一定全部使用鋼結(jié)構,可使用其他材料相結(jié)合的做法,形成豐富的造型。2
歷史亭的歷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觀賞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是設在邊防要塞的小堡壘,設有亭史。到了秦漢,亭的建筑擴大到各地,成為地方維護治安的基層組織所使用?!稘h書》記載:“亭有兩卒,一為亭父,掌開閉掃除;一為求盜,掌逐捕盜賊”。
魏晉南北朝時,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驛。之后,亭和驛逐漸廢棄。但民間卻有在交通要道筑亭為旅途歇息之用的習俗,因而沿用下來。也有的作為迎賓送客的禮儀場所,一般是十里或五里設置一個,十里為長亭,五里為短亭。同時,亭作為點景建筑,開始出現(xiàn)園林之中。
到了隋唐時期,園苑之中筑亭已很普遍,如楊廣在洛陽興建的西苑中就有風亭月觀等景觀建筑。唐代宮苑中亭的建筑大量出現(xiàn),如長安城的東內(nèi)大明宮中有太液池,中有蓬萊山,池內(nèi)有太液亭。又興慶宮城有多組院落,內(nèi)還有龍池,龍池東的組建筑中,中心建筑便是沉香亭。
宋代有記載的亭子就更多了,建筑也極精巧。在宋《營造法式》中就詳細地描述了多種亭的形狀和建造技術,此后,亭的建筑便愈來愈多,形式也多種多樣。
四大銅亭一、普陀山《洗心亭》
2009年,位于“海天佛國”普陀山的銅亭——洗心亭,又一精品工程面世。
該銅亭總投資150萬元,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先生創(chuàng)作設計,杭州金星銅工程有限總公司制作。銅亭高4.65米,呈六角型,寶葫蘆頂,鑄工精致,刻紋細致。
據(jù)普陀山管委會規(guī)劃建設處的一位負責人介紹,選擇銅為建亭材料,是因銅有獨特的美感、環(huán)保性以及高品質(zhì),經(jīng)過高科技防腐處理后,銅亭能歷經(jīng)歲月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并隨著季節(jié)和光線的變化展現(xiàn)斑斕色彩,散發(fā)獨有的文化品位。
普陀山“洗心亭”銅亭的落成,不僅為普陀山風景區(qū)增加了一個精品景點,還為來山中外香游客觀光休閑增添了一得美景。
二、中國財稅博物館《開館碑亭》
又名宋井亭,長4米,寬4米,高6.3米,坐落于杭州吳山風景區(qū),由銅領域大師朱炳仁用銅建造。
三、峨眉山第一山亭
長6.7米,高14.05米,是中國最大銅亭。由中國銅建筑之父朱炳仁承建。
第一山亭,位于低山游覽區(qū)中心,也是游客步行入山的起點。游客進入“天下名山”牌坊后,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氣勢雄偉的“第一山亭”,亭上“第一山”三個大字熠熠生輝。亭高16.1米,重檐翹角,精工巧構,氣宇軒昂,金碧輝煌。
四、水韻亭
位于杭州余杭水韻廣場銅亭,高7米,寬3.8米,中國銅建筑之父朱炳仁承建,古典的造型,彰顯了銅建筑的個性特點,銅光閃爍,承載文明,青銅的質(zhì)地,營造了古樸的觀感韻味,厚德載物,高雅不矜。
園林建筑亭子不僅是供人憩息的場所,又是園林中重要的點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園俱活,不得體則感到凌亂,明代著名的造園家計成在《園冶》中有極為精辟的論述:“……亭胡拘水際,通泉竹里,按景山顛,或翠筠茂密之阿,蒼松蟠郁之麓”,可見在山頂、水涯、湖心、松蔭、竹叢、花間都是布置園林建筑的合適地點,在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構成園林空間中美好的景觀藝術效果。
也有在橋上筑亭的,如揚州瘦西湖的五亭橋、北京頤和園中西堤上的橋亭等,亭橋結(jié)合構成園林空間中的美好景觀藝術效果,又有水中倒影,使得園景更富詩情畫意,如揚州的五亭橋還成為揚州的標志。
亭子以其美麗多姿的輪廓與周圍景物構成園林中美好的畫面。如建造于孤山之南,“三潭印月”之北面柳絲飛翠小島的杭州西湖湖心亭,選址極為恰當,四面臨水,花樹掩映,襯托著飛檐翹角的黃色琉璃瓦屋頂,這種色彩上的對比顯得更加突出。島與建筑結(jié)合自然,湖心亭與“三潭印月”、阮公墩三島如同神話中海上三座仙山一樣鼎立湖心。而在湖心亭上又有歷代文人留下“一片清光浮水國,十分明月到湖心”等寫景寫情的楹聯(lián)佳作,更增湖心亭的美好意境,而人于亭內(nèi)眺望全湖時,山光水色,著實迷人。
在賞月勝地“三潭印月”,亭子成為構成這一景區(qū)的重要建筑。從“小瀛洲”登岸,迎面來的主要景觀建筑便是先賢祠和一座小巧玲瓏的三角亭,以及與三角亭遙相呼應的四角“百壽亭”,亭與橋既構成了三潭印月水面空間分割,又增加了空間景觀層次,成為不可缺少的景觀建筑,人于亭內(nèi)居高臨下,可以縱情地遠望四面的湖光山色,近覽水面蓮荷,那紅的、白的、黃的花朵,盡情欣賞“水上仙子”的嬌容麗色。綠樹掩映的“我心相印亭”以及“三潭印月”的碑亭,都為構成三潭印月的園林景觀、空間藝術層次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心相印”因有“不必言說,彼此意會”的寓意,更增“三潭印月”這一景區(qū)的情趣。
亭既是重要的景觀建筑,也是園林藝術中文人士大夫挽聯(lián)題對點景之地。如清新秀麗的濟南大名湖,向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美。湖中的小島上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歷下亭,初建于北魏年間,重建于明嘉靖年間。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杜甫曾到此一游,題詩曰:“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清代書法家何紹基將此詩句寫成楹聯(lián),掛于亭上,名亭、名詩、名書法,堪稱三絕。
在離紹興不遠的關諸山一帶,秀峰環(huán)抱,青巒疊翠,在一片開闊的地形中,建有—座精致的小亭,離亭不遠,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溪,這就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當年作《蘭亭集序》的地方。在蘭亭泓池水旁有一塊石脾,上書“鵝池”兩字。據(jù)說那“鵝”字是王羲之親筆,“池”字是其七子王獻之所寫,“鵝”字一筆寫成,清標拔俗,渾潤中藏骨而不族,似得神助。而今人們游蘭亭,名字、名題和王羲之傳說故事,成為人們仰慕的著名園林景區(qū),而整個蘭亭景區(qū),也是以蘭亭命名,這不能不說亭于園林中的重要行了。
以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而命名的陶然亭,在北京先農(nóng)壇的西面,建于清康熙年間,亭基較高,故有登臨眺遠之勝。
在杭州孤山北麓賞梅勝地的放鶴亭,是為紀念北宋詩人林和靖而建。林和靖曾在孤山北麓結(jié)廬隱居,除吟詩作畫,還喜好種梅養(yǎng)鶴。在他一生所寫的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特別為人所傳頌,人因文傳,亭因人建,名人名詩名亭和放鶴亭一帶梅林,每到冬天,寒梅怒放,清香四溢的“香雪海”中隱一亭,使得放鶴亭更為名聞遐爾。
在中國園林中,幾乎都離不開亭。在園林中或高處筑亭,既是仰觀的重要景點,又可供游人統(tǒng)覽全景,在疊山腳前邊筑亭,以襯托山勢的高聳,臨水處筑亭,則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處筑亭,半隱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3
四大名亭醉翁亭醉翁亭,中國四大名亭之首,又被稱為天下第一亭。位于現(xiàn)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的瑯琊山風景名勝區(qū)中。北宋慶歷六年(1046年),著名文人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太守。歐陽修自號“醉翁”,醉翁亭之名由此而得。后寫下傳世之作《醉翁亭記》,聞名于世。它和豐名亭都因鐫有歐陽修文、蘇東坡字而著名。醉翁亭初建于北宋仁宗慶歷年間,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它是當時瑯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專門為歐陽修而。當時,歐陽修因在朝得罪了左丞相等一伙奸黨,被貶至滁州任太守后,常在此飲酒賦文,智仙同情他特建造了這亭子。歐陽修自稱“醉翁”,便命亭為醉翁亭,并作了傳世不衰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記》。
醉翁亭四周的臺榭建筑,獨具一格,意趣盎然。亭東有一巨石橫臥,上刻“醉翁亭”三字,亭西為寶宋齋,內(nèi)藏高約2米,近1米,刻有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兩塊,為稀世珍寶。亭西側(cè)有古梅一株,傳為歐陽修手植,故稱“歐梅”。亭前的釀泉,旁有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見底。再往西行,可觀“九曲流觴”勝景。
陶然亭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監(jiān)理黑窯廠,他在慈悲庵西部構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為亭命名。這座小亭,被譽為“周侯藉卉之所,右軍修禊之地”,更被全國各地來京的文人視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間,此亭享譽經(jīng)久,長盛不衰,成為都中一勝。
陶然亭周圍,有許多著名的歷史勝跡。西北有龍樹寺,寺內(nèi)有蒹葭簃、天倪閣、看山樓、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后,堪與陶然亭相匹。東南有黑龍?zhí)?、龍王亭、哪吒廟、刺梅園、祖園;西南有風氏園;正北有窯臺;東北有香冢、鸚鵡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賽金花墓等。這些歷史勝跡產(chǎn)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它們都有文人墨客觴詠的歷史,曾現(xiàn)過各領風騷的輝煌時期。愛晚亭
愛晚亭愛晚亭位于位于湖南長沙岳麓書院后青楓峽的小山上,八柱重檐,頂部覆蓋綠色琉璃瓦,攢尖寶頂,內(nèi)柱為紅色木柱,外柱為花崗石方柱,天花彩繪藻井,蔚為壯觀。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九二年)山長羅典所建。原名“紅葉亭”,又名“愛楓亭”。后據(jù)唐代詩人杜牧《山行》而改名為愛晚亭,取“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之詩意。亭內(nèi)有一橫匾,上刻毛澤東手跡《沁園春·長沙》一詞,亭額上“愛晚亭”三字是1952年湖南大學重修愛晚亭時,毛澤東同志接受校長李達之請,親筆題寫的。亭中方石上刻有張南軒和錢南園游山的七律詩,稱“二南詩”。
亭前石柱刻對聯(lián):“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云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愛晚亭在中國亭臺建筑中,影響甚大,堪稱亭臺之中的經(jīng)典建筑。
湖心亭湖心亭位于浙江杭州外西湖中央、小瀛洲北面,為湖上人工三島之一,是湖中三島中最早營建的,亭為島名,島為亭名。在西湖中央。小于三潭印月。大于阮公墩,合稱“蓬萊三島”——湖心亭為“蓬萊”,三潭印月是“瀛洲”。阮公墩是“方丈”。在宋、元時曾有湖心寺,后傾圮。明代有知府孫孟建振鷺亭,后改清喜閣,是湖心亭的前身。在湖心亭極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在西湖十八景中稱為“湖心平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建振鷺亭,清代重修后增添閣樓。現(xiàn)歇山頂建筑為1953年重新建造。清帝乾隆在亭上題過匾額“靜觀萬類”,以及楹聯(lián)“波涌湖光遠,山催水色深”。“山橫三面碧,湖繞四周青”,湖心平眺為清西湖十八景之一,游人可在島上飽覽湖光山色。
文學描述文征明《水亭圖》
突破有限,進入無限,就能夠在游覽者胸中引發(fā)一種對于整個人生、對于整個歷史的感受和領悟。我們可以舉兩個例子來說明一點。一個例子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王羲之在這篇文章一開頭就指出,蘭亭給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于它可以使人“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這兩句話是很有名的。就是抬頭一看宇宙如此之大,低頭一看,世界萬物又是如此豐富多彩,生機勃勃。(宗白華說,“仰觀”“俯察”是中國古代哲人、詩人觀照世界的特殊的方式。)接下去說:“所以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庇斡[者的眼睛是游動的,心胸是敞開的,游目騁懷,因此得到了一種極大的快樂。而這種仰觀俯察,游目騁懷,就引發(fā)了一種人生感,所以王羲之接下去又說:“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庇钪鏌o限,人生有限,所以孔子在岸邊望著滔滔的江水發(fā)出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就是人生感。
再一個例子是王勃的《滕王閣序》,這也是一篇極有名的文章。王勃在文章開頭也描寫了滕王閣建筑的美,但接下去就說,滕王閣給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它可以使人看到一個無限廣大的空間,看到無限壯麗的景色。它有兩句名句:“落霞與孤鶩 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比缓笏蛯懙?,在這種空間的美感中,包含了一種人生感:“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這就是滕王閣所引發(fā)的一種形而上的感興。
中國云南昆明有一座大觀樓,樓上有一付對聯(lián),據(jù)說是中國最長的一付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臻煙o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shù)兀c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边@是一個廣闊無邊的空間,下聯(lián)是寫無限的時間:“數(shù)千年往事,注到心頭(和“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相對)。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睙o限的空間和時間引發(fā)了對于人生和歷史的感嘆。大觀樓的這付長聯(lián),和王羲之、王勃的兩篇文章一樣,都說明,中國園林建筑的意境,就在于它可以使游覽者“胸羅宇宙,思接千古”,從有限的時間空間進入無限的時間空間,從而引發(fā)帶有哲理性的人生感、歷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