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tài)特征
甘草屬主要是: 花菩5裂 , 上2齒比下3齒短 ; 花藥大小不等 ( 5 大 5 小 ) , 藥室頂端聯(lián)合, 花絲長短不一; 地上部分不同程度的被有腺體、腺毛、剛毛、纖毛、粘膠狀物或沈狀凸起; 多種地下部的根及根莖味甜。需要補充的特征 : 有的莢果為念珠狀, 胚珠1一1.1枚。根和根莖味甜者含甘草甜素 ( 又稱甘草酸 ) , 味不甜者有的種含 甘草次酸或甘草次酸類化合物, 有的種 以上物質(zhì)均不含1。
多年生草本,根和根狀莖極發(fā)達,部分種類含甘草甜素 (Glycyrrhizin)。莖直立,多分枝?;砍D举|(zhì),全體被鱗片狀腺點或刺狀腺體。葉為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托葉2枚,分離,早落或宿存;小葉 (3) 5-17枚,全緣或具刺毛狀的細齒??偁罨ㄐ蛞干?;苞片早落;花萼鐘狀或筒狀,膨脹或否,基部偏斜,萼齒5枚,上部的2齒部分連合;花冠白色、黃色、紫色、紫紅色、旗瓣具短爪,翼瓣短于旗瓣,龍骨瓣連合;雄蕊 (9+1) 二體,花絲長短交錯,花藥2型,藥室頂端連合;子房1室,無柄;含2-10個胚珠。莢果圓形,卵圓形、矩圓形至線形,少有念珠狀,直或彎曲呈鐮刀狀至環(huán)狀,扁或膨脹,被鱗片狀腺點、刺毛狀腺體、瘤狀突起或硬刺,極少光滑,不裂或成熟后開裂。種子腎形。
分布范圍甘草屬約20種,分布遍全球各大洲,以歐亞大陸為多,又以亞洲中部的分布最為集中。中國有8種,主要分布于黃河流域以北各省區(qū),個別種見于云南西北部。2
該屬物種刺果甘草
粗毛甘草
甘草
甘草屬
無腺毛甘草
洋甘草
圓果甘草
云南甘草
脹果甘草2
栽培技術(shù)甘草為豆科植物,主要類型有粗毛甘草、光果甘草和脹果甘草,以干燥根及根狀莖入藥,生藥稱甘草。它具有補脾益氣、止咳祛痰、清熱解毒、緩急定痛和調(diào)和藥性之功效。現(xiàn)將甘草的栽培技術(shù)介紹如下。
1、土壤選擇甘草是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發(fā)達,入土深,宜旱作,耐鹽堿,強陽性,喜鈣,怕澇,生命力很強。栽培甘草應(yīng)選擇地下水位1.50米以下,排水條件良好,土層厚度大于2米,內(nèi)無板結(jié)層,PH值在8左右,灌溉便利的沙質(zhì)土壤較好。翻地最好是秋翻,若來不及秋翻,春翻也可以,但必須保證土壤墑情,打碎坷垃、整平地面,否則會影響全苗壯苗。
2、品種選用及種子處理良種是奪取甘草高產(chǎn)的內(nèi)在因素。在我縣一般選用烏拉爾甘草和脹果甘草為當家品種。采用種子做播種材料者,播前種子用電動碾米機進行碾磨,或?qū)⒎N子稱重置于陶瓷罐內(nèi),按1千克種子加80%的濃硫酸30毫升進行拌種,用光滑木棒反復(fù)攪拌,在20℃溫度下經(jīng)過7小時的悶種,然后用清水多次沖洗后晾干備用,發(fā)芽率可達90%以上。
3、播種甘草在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均可播種,其中以夏季的5月份播種為最好,此時氣溫較高,出苗快,冬前又有較長的生長期。播前施用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每畝4000千克、磷二銨每畝35千克做基肥,若用種子播種,播種方法可采用條播或穴播較好,播種量每畝2-2.50千克,行距30-40厘米,株距15厘米,播深2.50-3厘米,每穴3-5粒,播后覆土耙耱保墑。
4、田間管理
4.1施肥:第2、第3年每年春季秧苗萌發(fā)前追施磷二銨每畝25千克。并開溝施于行側(cè)10厘米深處,溝深15厘米,施肥后覆土。
4.2灌水:播種當年灌水3-4次,每次灌水量一般在每畝85立方米,第1次灌水在出苗后1個月左右進行,以后每隔1個月灌水1次,10月中旬灌越冬水,第2、第3、第4年可逐漸減少灌水次數(shù)。
4.3間苗:當甘草秧苗長到15厘米高時可進行間苗,株距15厘米,每畝保苗約2萬株左右。
4.4中耕除草:播種當年一般中耕3-4次,以后可適當減少中耕次數(shù),結(jié)合中耕主要消滅菟絲子等田間雜草。
4.5病蟲害防治:我縣的甘草病蟲害主要有銹病、白粉病、紅蜘蛛等。對于銹病,可用石硫合劑進行防治;對于白粉病,可用甲基托布津進行防治;對于紅蜘蛛,可用樂果進行防治。
4.6采種:若采用人工栽培時必須年年采種,在開花結(jié)莢期摘除靠近分枝梢部的花與果,即可獲得大而飽滿的種子。采種應(yīng)在莢果內(nèi)種子由青變褐時,即進行定漿中期最好,此時種子硬實率低,處理簡單,出苗率高。采種時間不宜過早,否則播種后影響種子的發(fā)芽率,造成缺苗斷壟,導(dǎo)致產(chǎn)量低下,經(jīng)濟效益欠佳。
5、收獲
甘草一般生長4-6年收獲經(jīng)濟效益比較好。收獲前可先割去莖葉,沿行兩側(cè)進行深挖,待根莖露出地面40余厘米后,用力拔出,拔出的根莖要切去蘆頭、根尾、側(cè)根,直立根莖稱為“棒草”,橫生根莖稱為“條草”,側(cè)生根莖稱為“毛草”。“棒草”再分級、分等,長短理順后。捆成小捆,晾至半干再捆成大捆,待風干后上市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