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果,是枇杷樹結(jié)的果實,味道甘美,形如黃杏。枇杷果柔軟多汁,風味酸甜,隨著生物科技的發(fā)展應用如今的枇杷口味甘甜,肉質(zhì)細膩,每年三、四月份為盛產(chǎn)的季節(jié),枇杷果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元素,是營養(yǎng)豐富的保健水果。
形態(tài)特征常綠小喬木,高可達10米左右;小枝密生銹色或灰棕色絨毛。葉片革質(zhì),披針形、長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10—30厘米,寬3—10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邊緣有琉鋸齒,表面皺,背面及葉柄密生銹色絨毛。圓錐花序花多而緊密;花序梗、花柄、尊筒密生銹色絨毛;
葉背及花序均密被銹色絨毛,單葉互生,粗大革質(zhì),具短柄或無柄,常為倒卵狀、長橢圓形,先端尖,基部楔形,鋸齒粗鈍,側(cè)脈11至21對,表面多皺有光澤?;ò咨瑘A柱花序頂生,芳香,梨果球形或矩圓形,徑2至5厘米,熟時呈黃色或橙黃色。
花白色,芳香,直徑1.2—2厘米,花瓣內(nèi)面有絨毛,基部有爪。果實近球形或長圓形青綠色,外有銹色柔毛,果實成熟后脫落,顏色變黃。果實大小、形狀因品種不同而異?;ㄆ?0一12月,果期第二年5—6月。
生長環(huán)境枇杷樹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氣候和肥水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稍耐寒,不耐嚴寒,生長緩慢,平均溫度12-15以上,冬季不低-5℃,花期,幼果期不低于0℃。
品種分類枇杷樹品種極多,可分為紅沙枇杷、白沙枇杷二類;
紅沙枇杷壽命長、樹勢強、產(chǎn)量高,但品質(zhì)不如后者,著名品種有圓種、雞蛋紅等;
白沙枇杷品質(zhì)優(yōu)良,著名品種有圓種、育種、雞蛋白等。 種子可釀酒及提煉酒精;木材質(zhì)堅韌,供制木梳、木捧等用材;葉和果實入藥,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等功效;又蒸制其葉取露,取名“枇杷葉露”,有清熱、解暑熱、和胃等作用;又為極好的蜜源植物,在蜂蜜中, “枇杷蜜”,葉含皂廿、苦杏仁廿、烏索酸、齊墩果酸、鞣質(zhì)、維生素Bl、維生素C等。
分布范圍我國四川、湖北有野生,全國各地都有栽培;枇杷在我國分布很廣,但作為經(jīng)濟栽培的僅限于蘇州地區(qū)洞庭東、西山,光福以及南通、海門、揚州等地,洞庭東、西山的產(chǎn)量占全省90%以上,是我國著名的枇杷果產(chǎn)區(qū)之一。
栽培技術(shù)枇杷是一年中最早成熟的水果品種。優(yōu)質(zhì)的枇杷果大,核少,皮色橙紅潔亮,果肉柔軟多汁,甜酸適度,風味獨特,營養(yǎng)豐富,有清熱、潤肺、止咳、健胃等功效。優(yōu)質(zhì)的枇杷悄悄地進入了高檔水果市場,不但售價高,銷路也很大。1種植枇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種植枇杷要獲得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要注意以下幾點:
1、合理密植: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含腐殖質(zhì)多的紅、黃、壤土種植,要求株行距:4×5米,畝栽30--40株。
2、深挖植穴:寬約1米,深0.8米,或底層爆破后扒開。
3、重施基肥:每穴填入石灰0.5--0.75公斤,鈣、鎂、磷肥1--1.5公斤。復合肥1公斤,腐熟糞肥20--30公斤,按下粗上精分三層填入最好培出地面35--40厘米的土堆。
4、科學追肥:枇杷苗定植后3年內(nèi)為幼樹撫育期,以營養(yǎng)生長擴大樹冠為主。施肥上做到“淡肥勤施,前促后控”。每年在抽發(fā)春梢、夏梢和秋梢的前后,各施一次促梢肥和壯梢肥。每次每株施腐熟人畜禽水肥5--10公斤,加入尿素50--100克拌施。成年結(jié)果樹施肥: 一般分3--4次施肥,在1--2月間,謝花后到幼果期,以速效鉀、磷為主;在5--6月,重施采果肥,每株打窩深施腐熟人畜禽水肥30--40公斤,加入池餅(枯)肥1--2公斤和過磷酸鈣1公斤混施,以恢復樹勢,促夏梢抽生。適時施好花前肥和果肥。
5、整形修剪:枇杷定植后,在離地約50厘米的主干上剪頂定干,在春季發(fā)芽時,選留1個向上生長的壯芽和4--5個不同方位的側(cè)芽,抽發(fā)培育成中心主干和幾大主枝,采用拉、撐、吊等辦法,開張主枝角度,使其斜生(或水平)生長,形成第一層枝。按此方法,培養(yǎng)第二層和第三層枝,將三層枝以上的中心主干落頭開心,樹冠高度控制在3米左右。結(jié)果后的枇杷園,可于采果后的5--6月進行夏季修剪或開春萌芽前的修剪。主要是刪除過密枝、枯枝、病蟲枝和徒長枝,以利通風透光,使養(yǎng)分集中.
主要價值醫(yī)藥作用主要作用:治療肺熱咳喘,吐逆,煩渴。
主要功效:潤肺下氣;止渴。
【名家對枇杷功效的論述】
1.《本經(jīng)逢原》:必極熟,乃有止渴下氣潤五臟之功。若帶生味酸,力能助肝伐脾,食之令人中滿泄瀉。
2.孟詵:利五臟。
3.崔禹錫《食經(jīng)》:下氣,止噦嘔逆。
4.《日華子》:治肺氣,潤五臟,下氣,止嘔逆,并渴疾。
5.《滇南本草》:治肺痿癆傷吐血,咳嗽吐痰,哮吼。又治小兒驚風發(fā)熱。
【禁忌】《隨息居飲食譜》:多食助濕生痰,脾虛滑泄者忌之。
6.明代醫(y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枇杷乃和胃降氣,清熱解暑之佳品良藥?!辫凌艘蚱渖衿婀πП辉u為“果之冠”,歷史上常被作為貢品。枇杷花、葉均可入藥,枇杷葉具清肺和胃、降氣化痰的功用,為治療肺氣咳嗽的要藥。
7.明萬歷年間曾先后任翰林院編修、湖廣按察使司右參政、兩浙合政、湖廣兵備副使的云霄先賢林偕春,在他的文稿《云山居士集》(載明史·藝文志)中,有多處描述種植枇杷的詩文。云霄祀奉林偕春的廟宇“云山書院”中設(shè)有260首求醫(yī)藥簽,多有以枇杷葉為藥件的處方??梢娫葡鲈诿鞔咽a(chǎn)枇杷,且其功用為百姓所熟知。
8.清代光緒年間,秋瑾的祖父秋嘉禾曾二度(公元1878年和1889年)在云霄任同知,就經(jīng)常以當?shù)厥a(chǎn)的枇杷花、枇杷葉、枇杷根置于其住地,供百姓煮水飲用,以滋陰降火,清肺化痰,治療感冒咳嗽、肺胃盛熱、口干舌燥。他常對百姓說道:“這是民間藥品,省錢又能治病?!?/p>
食療功效果:味甘酸、性平;核:味苦、性平,入肺、胃經(jīng);
果:清肺生津止渴;核,祛痰止咳,和胃降逆;
主要用于治療肺熱和咳嗽、久咳不愈、咽干口渴及胃氣不足等病癥。
應用于咳嗽:枇杷核9~15克,搗爛,加生姜3片,水煎,去渣服,早晚各1次。
性能:味甘、微酸,性涼。能潤肺止咳,生津止渴,和胃降逆。
參考:果肉含糖、蛋白質(zhì)、脂肪、果膠、胡蘿卜素、維生素B1、C,酒石酸、蘋果酸、檸檬酸等成分。
用途:用于陰虛肺燥,咳嗽,或咯血;胃陰不足,咽干口渴,或氣失和降,干嘔不欲食。
用法:生食,熬膏,或煎湯。2
營養(yǎng)價值枇杷柔軟多汁,風味甘甜,肉質(zhì)細膩,每年三四月為盛產(chǎn)的季節(jié),枇杷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元素,是營養(yǎng)的保健水果。
枇杷富含纖維素、果膠、胡蘿卜素、蘋果酸、檸檬酸、鉀、磷、鐵、鈣及維生素A、B、C。豐富的維生素B、胡蘿卜素,具有保護視力、保持皮膚健康潤澤、促進兒童的身體發(fā)育的功用,其中所含的維生素B17,還是防癌的營養(yǎng)素,因此,枇杷也被稱為“果之冠”。它可促進食欲、幫助消化;也可預防癌癥、防止老化。
經(jīng)濟價值枇杷的觀賞價值也相當高,樹形優(yōu)美,冬花春實,花期長(12月至2月),花香濃郁,葉片四時不凋,婆娑可愛,果色金黃,點綴于萬綠叢中,“樹繁碧玉葉,柯疊黃金丸”,極富觀賞價值,在園林中可以叢植、群植、林植的形式作為庭院觀賞、境界樹。 枇杷樹體可耐-18℃低溫,可推廣到黃河以北,做為園林綠化不可多得的常綠樹種。
枇杷為四大蜜源植物之一,香甜可口,花香蜜多,色澤透明,特殊的芳香味,含之即化,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且枇杷花期長,從11月至次年1月,長達3個月,可采期長。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李少斌 - 副教授 - 長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