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木虱科屬昆蟲綱,同翅目,胸喙亞目,兩性卵生,產(chǎn)在葉片、枝干或芽鱗等處,有的產(chǎn)于植物組織中,卵橢圓形,具卵柄。若蟲5個齡期,體扁腹端部數(shù)節(jié)愈合,多有蠟腺,能分泌蠟質(zhì)保護物;若蟲群居;有的形成蟲癭,若蟲生活在蟲癭內(nèi);有些產(chǎn)生蜜露,常有螞蟻伴隨。成若蟲刺吸植物汁液,是果樹林木的害蟲,有些還傳播植物病毒病。國內(nèi)常見種類如中國梨木虱Psyllia chinensis Yang et Li,主要危害鴨梨等栽培的中國梨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危害柑橘和香料植物。1
外形特征卵:由卵殼、卵黃、共生體和含菌體組成。一般長卵圓形,長0.18-0.44mm,寬0.08-0.16mm,少數(shù)不規(guī)則;底部稍平,基部具柄稱卵柄。
若蟲:個體較小,體長一般4mm以下,末齡多數(shù)為1.5-2.5mm,背腹扁平。根據(jù)翅芽形狀可以將木虱的若蟲分為以下三大類型:個木虱型、木虱型和小木虱型。
成蟲:體小,善于跳躍。通常靜止時呈屋脊狀,體長0.37-6.50mm,體翅長(達翅端)1.39-7.14mm;具翅,成蟲無無翅類型,有些種類后翅退化變小,無明顯的翅脈。觸角著生在頭頂之前頰錐基部的觸角窩(antennal socket),一般線狀,通常10節(jié),端具2根長剛毛??谄鞔涛剑挥陬^部腹面,包括發(fā)達的呈三角的唇基(clypeus)、上唇(labrum)和十分退化的內(nèi)唇(epiphaxynx),上顎和下顎特化為一對口針,下唇特化為分3節(jié)的喙,口針藏于喙內(nèi),由前足兩基節(jié)之間伸出。2
分布范圍分布與世界各地,我國已知1001種,隸屬于113屬。2
生物學(xué)特性所有木虱都是兩性生殖,在成蟲羽化之前需要經(jīng)過卵和不同齡期的若蟲。2
生活史年生活史通常1-4代,不同的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下年生活史不同。2
越冬一般以卵越冬,過冬一般產(chǎn)在芽鱗上的隱蔽處;以若蟲過冬的種類,棲居在寄主植物喜歡棲居的小地方,如芽鱗內(nèi)、疤痕處和樹皮縫中;以成蟲過冬的種類,很少在它們的寄主植物上,大部分分散到周圍的各種植物隱蔽處。在我國南方因受氣候和植物因素的影響,木虱一般無越冬現(xiàn)象。2
遷移或擴散木虱成蟲飛翔能力十分有限,不過某些木虱隨氣流可以長距離飛翔。木虱可以在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上完成它的生活史,某些溫帶的木虱種類具有要轉(zhuǎn)移到地面覆蓋植物上越冬的習性。2
繁殖全部為有性繁殖,但繁殖率較低,因此木虱需要穩(wěn)定的棲境。2
危害取食危害木虱取食植物韌皮部,生長和發(fā)育的效率受植物營養(yǎng)狀況制約,特別是韌皮部汁液中氨基酸的含量;而且它們的取食危害是由于唾液注入的有毒物質(zhì)的影響,但木虱的唾液腺中植物激素的存在尚需證實。2
植物病害的傳播柑桔黃龍病就是通過柑橘呆木虱的唾液傳播的,有些植物由于木虱的危害,引起各種霉病如中國梨喀木虱。2
防治方法以梨喀木虱的防治為例:3
人工防治:越冬期間,清除樹下落葉。
化學(xué)防治:
(1)休眠期防治。用 3~5°Be石硫合劑噴干、枝,消滅越冬害蟲。
(2)活動期防治。根據(jù)危害情況,每年可防治2~3 次,防治時間為6、7、8月的上旬。 1.0%愛諾蟲清 3000倍液、 20%梨虱霸乳油2000倍液、5%蚜虱凈乳油1500 倍液,防治效果都在95% 以上,1.0% 愛諾蟲清是生物藥劑,更宜推廣應(yīng)用。
保護天敵:
果園內(nèi)減少或盡量避免施用化學(xué)藥劑,以保護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