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楊樹,高度落葉喬木,耐水耐寒,是優(yōu)秀的園林植物。又名“水麻柳”、“櫸柳”、“燕子樹”“麻柳”(湖北)、“蜈蚣柳”(安徽),是胡桃科楓楊屬的植物。其枝繁葉茂,花果期長,具有很好的城市園林道路美化、綠化作用。
簡介楓楊樹,又名鬼柳、錢串串,落葉喬木,樹干高達20~30 m,胸徑30~180 cm;幼樹樹皮平滑,淺灰色,50年以上樹干皮深縱裂;小枝灰色至暗褐色,有灰黃色皮孔;芽具柄,密被銹褐色盾狀著生的腺體。其枝繁葉茂,花果期長,具有很好的城市園林道路美化、綠化作用。1
形態(tài)特征大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米;幼樹樹皮平滑,淺灰色,老時則深縱裂;小枝灰色至暗褐色,具灰黃色皮孔;芽具柄,密被銹褐色盾狀著生的腺體。葉多為偶數(shù)或稀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8-16厘米(稀達25厘米),葉柄長2-5厘米,葉軸具翅至翅不甚發(fā)達,與葉柄一樣被有疏或密的短毛;小葉10-16枚(稀6-25枚),無小葉柄,對生或稀近對生,長橢圓形一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約8-12厘米,寬2-3厘米,頂端常鈍圓或稀急尖,基部歪斜,上方1側(cè)楔形至闊楔形,下方1側(cè)圓形,邊緣有向內(nèi)彎的細鋸齒,上面被有細小的淺色疣狀凸起,沿中脈及側(cè)脈被有極短的星芒狀毛,下面幼時被有散生的短柔毛,成長后脫落而僅留有極稀疏的腺體及側(cè)脈腋內(nèi)留有1叢星芒狀毛。雄性葇荑花序長約6-10厘米,單獨生于上一年生枝條上葉痕腋內(nèi),花序軸常有稀疏的星芒狀毛。雄花常具1(稀2或3)枚發(fā)育的花被片,雄蕊5-12枚。雌性葇荑花序頂生,長約10-15厘米,花序軸密被星芒狀毛及單毛,下端不生花的部分長達3厘米,具2枚長達5毫米的不孕性苞片。雌花幾乎無梗,苞片及小苞片基部常有細小的星芒狀毛,并密被腺體。果序長20-45厘米,果序軸常被有宿存的毛。果實長橢圓形,長約6-7毫米,基部常有宿存的星芒狀毛;果翅狹,條形或闊條形,長12-20毫米,寬3-6毫米,具近于平行的脈。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形態(tài):樹上有垂下來如一串葉子的東東,很奇葩。楓楊樹冠寬廣,枝葉茂密,生長快,適應(yīng)性強,在江淮流域多栽為遮蔭樹及行道樹,又因楓楊根系發(fā)達,較耐水濕,常作為水邊護岸固堤及防風林樹種。
生長環(huán)境楓楊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沿溪澗河灘、陰濕山坡地的林中,現(xiàn)已廣泛栽植作庭院樹或行道樹。
喜光性樹種,不耐庇蔭,但耐水濕、耐寒、耐旱。深根性,主、側(cè)根均發(fā)達,以深厚肥沃的河床兩岸生長良好。速生性,萌蘗能力強,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抗性強,葉片有毒,魚池附近不宜栽植。
分布范圍楓楊廣泛分布于華北、華中、華南及西南各地,在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最為常見,朝鮮半島亦有分布。
為中國原產(chǎn)樹種。栽培利用已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現(xiàn)廣泛分布于華北、華南各地,以河溪兩岸最為常見。
特點楓楊樹和榆樹在初夏已經(jīng)開放黃綠色的花朵了。楓楊的果實長著兩只翅膀,榆樹的翅果上還張著兩邊的膜翅。云杉和松樹的種子只有一邊翅膀。有機會的話,你可以觀察一下楓楊的果實是怎樣從樹枝上掉下來的。它果實旁邊長著披針形的“翅”,就象一個元寶似的。八月里,果實成熟以后,果穗長成一串串,向下垂著。它那翅果掉下來的時候會隨風很快地旋轉(zhuǎn),在空中緩緩下落.在氣流的推動下面會把它帶到離開母樹較遠的地方。2
主要價值【園林用途】
樹冠廣展,枝葉茂密,生長快速,根系發(fā)達,為河床兩岸低洼濕地的良好綠化樹種,既可以作為行道樹,也可成片種植或孤植于草坪及坡地,均可形成一定景觀。楓楊的綠化效果非常好,移栽成活率高,栽植當年既有非常好的綠化效果。使用楓楊樹栽植行道樹,成本低,效果好,深受各地綠化的歡迎。
【作用】楓楊樹皮、枝干含纖維多,是造紙及人造棉的好原料;樹皮、根皮可入藥;葉子可提煉殺蟲劑。
繁殖方法以播種繁育為主,當年秋播出芽率較高,幼苗易生側(cè)枝,應(yīng)及時整形修剪,以保持良好的干形,春栽宜隨起隨栽,假植越冬新梢易受凍害且成活率低。
藥理研究楓楊葉含水楊酸、內(nèi)酯及酚類;樹皮、果實含鞣質(zhì);種子含脂肪油。藥理研究,楓楊樹葉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楓楊殺菌素對絮狀表皮癬菌、狗小芽孢菌、白色念珠菌也有對抗作用。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趙磊 - 副教授 -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