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金藻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金藻亦稱金褐藻(golden-brown algae),金褐色,除含葉綠素外,尚合有較多的類胡蘿卜素。單細胞游動的種類,無細胞壁,有細胞壁的種類,其組成物質主要為果膠。多具一或二根頂生的鞭毛(三根的少見),鞭毛等長或不等長。貯藏食物為油類和麥白蛋白。繁殖方法有斷裂(群體種類)、分裂、產生游動孢子(無鞭毛的種類);有性生殖少見,屬同配接合。主要分布在溫度較低的清澈淡水中。1

簡介金藻是一門藻類植物。藻體為單細胞或集成群體,浮游在水面上或附著在其他生物上。金藻一般為金褐色,其含有非常多的物質,如葉綠素、類胡蘿卜素等。金藻屬單細腦游動的種類,沒有細胞壁,但是有細胞壁的物質種類,多為果膠。通常情況下,金藻擁有1或2根頂生的鞭毛,鞭毛等長或不等長。油類和麥白蛋白是金藻的主要貯藏食物。而繁殖方法有多種,如斷裂(群體種類)、分裂、產生游動孢子(無鞭毛的種類);有性生殖少見,屬同配接合。溫度較低的清澈淡水是金藻的主要分布區(qū)。

當然,金藻也是植物分類系統(tǒng)中的一門。在其內部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和天然色素,顏色多為黃綠色或金褐色。金藻多糖(金藻昆布糖)和油脂為主要貯藏物,無淀粉。關于金藻的分類標準可以以有無鞭毛以及單細胞或群體等來劃分。2

特征色素體金褐色、黃褐色或黃綠色,同化產物為白糖素及脂肪,

大多數(shù)運動的種類和繁殖細胞具鞭毛2條,1條或3條的很少,靜孢子的壁硅質化,由2片構成,頂端開一小孔。

1、多為單細胞或群體,少數(shù)為絲狀體,多數(shù)種類具鞭毛,能運動。鞭毛兩條,等長或不等長;一條或三條的很少。

2、細胞裸露或在表質上具有硅質化鱗片、小刺或囊殼。大多數(shù)種類為裸露的運動細胞,在保存液中會失去幾乎所有細胞特征。

3、色素除葉綠素a、c、b-胡蘿卜素和葉黃素等以外,還有副色素,這些副色素總稱為金藻素Pycockysin。金藻的色素體僅一個或二個,片狀,側生。貯存物質為白糖素和油滴。白糖素呈光亮而不透明的球體,稱白糖體,常位于細胞后部。細胞核一個。液胞一個或兩個,位于鞭毛的基部。

4、單細胞種類的繁殖,常為細胞縱分成二個子細胞群體以群體斷裂成二個或更多的小片,每個段片長成一個新的群體,或以細胞從群體中脫離而發(fā)育成一新群體。不能運動的種類產生動孢子,有的可產生內壁孢子(靜孢子)Statospore,這是金藻特有的生殖細胞,細胞球形或橢圓形,具二片硅質的壁,頂端開一小孔,孔口有一明顯膠塞。

形態(tài)構造1.鞭毛

多數(shù)金藻為裸露的運動個體,具二條鞭毛,個別具一條或三條鞭毛。具鞭毛的種類, 鞭毛基部有1-2個伸縮泡。

2.無細胞壁多數(shù)金藻為裸露的運動個體,無細胞壁。

有些種類在表質上具有硅質化鱗片,小刺或囊殼。有些種類含有許多硅質、鈣質,有的硅質可特化成類似骨骼的構造。

3.色素及色素體

金藻類的光合色素有葉綠素a、c,β-胡蘿卜素。

色素體1-2個,片狀、側生。

4.副色素

副色素總稱為金藻素(phycochrysin)。由于它的大量存在,使藻體呈金黃色或棕色,當水域中有機物特別豐富時,這些副色素將減少,使藻體呈現(xiàn)綠色。

5.貯存物質

貯存物質為白糖素和脂肪。白糖素又稱白糖體,為光亮而不透明的球體,常位于細胞后端。

6.細胞核

細胞核一個。

生殖方式金藻單細胞運動型的繁殖,常以細胞縱分裂的方式形成兩個子細胞;群體運動的種類,常以群體斷裂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段片,每個段片發(fā)育成1個新的群體;有囊殼的種類,原生質體縱裂為兩個子細胞,其中一個子細胞游出囊殼,固著于基質上,群體類型則附著于母囊殼邊緣,子細胞原生質分泌出纖維素質的新殼;不能運動的種類,以游動孢子進行生殖。游動孢子有1—2條鞭毛。有的金藻可以產生不動孢子(statospore)。形成不動孢子時,細胞停止運動并變圓,在原生質里面先分泌出一層纖維素膜,此膜漸變厚,有二氧化硅堆積而變硬,頂端有1開孔,膜外原生質經孔口移入膜內,孔口由1膠質塞子或二氧化硅化的塞子封閉起來,原生質內積累大量的金藻昆布糖和油。不動孢子可渡過不良環(huán)境。有性生殖是同配,僅在少數(shù)屬中發(fā)現(xiàn)。

下屬分類金藻門僅1綱,約200屬,1000種左右。根據(jù)從單細胞到絲狀體的進化階段分為5個目:

金胞藻目(Chrysomonadales)

根金藻目(Rhizochrysidales)

金囊藻目(Chrysocapsales)

金球藻目(Chrysosphaerales)

金枝藻目(Phaeothamniales)。

生長環(huán)境金藻多數(shù)分布在淡水,海水和咸水中也有分布。金藻在透明度大、溫度較低、有機質含量少、pH4~6的微酸性水、含鈣質較少的軟水中生活。一般在較寒冷的冬季、晚秋和早春等季節(jié)生長旺盛。3

分類地位在21世紀前,人們將金藻門列入動物界原生動物門。21世紀初,發(fā)現(xiàn)了具有典型植物性細胞壁構造的金球藻類和金枝藻類,其原生質體和生殖細胞的構造與具鞭毛的金藻類相同,從而將它們置于一個綱中,并將它們從動物界移到植物界。

金藻門的起源問題沒有解決,由于發(fā)現(xiàn)了原綠藻,人們推論金藻可能由原核的,具葉綠素a和葉綠素c的藻類進化而來。藻類學家們還認為金藻門和黃藻門有密切的親緣關系,因為兩者在鞭毛、細胞壁及色素等方面相似。4

代表植物**(一)黃群藻屬(合尾藻屬)(Synura)**

屬于金胞藻目。植物體是球形或橢圓形能運動的群體。群體細胞在中央以膠質互相粘附。細胞無壁,有原生質分泌的果膠質膜,膜上鑲嵌有硅質小鱗片,小鱗片覆瓦狀螺旋排列,鱗片表面有刻紋或硬刺,是種的特征。細胞內有兩塊載色體,前端有兩條不等長鞭毛。細胞分裂時果膠質膜也分裂。

黃群藻屬約有10種。在小池塘和人工貯水池中生活,于晚秋、早春或冬季可大量出現(xiàn)。

(二)錐囊藻屬(鐘罩藻屬)(Dinobryon)

屬金胞藻目。植物體單細胞或聯(lián)成樹狀群體。細胞著生于纖維素質的鐘形囊殼中。細胞內有2載色體,眼點明顯,頂端有兩條不等長鞭毛,群體運動不靈活。通常進行營養(yǎng)繁殖,有性生殖是同配。

錐囊藻屬約有17個種。多數(shù)浮游生活于貧營養(yǎng)的淡水中,水中有機質多時就消失,

也生活在酸性泥炭水體中。已知有兩個種是海產。

(三)金枝藻屬(Phaeothamnion)

屬于金枝藻目。植物體為分枝的絲狀體,基部有1個細胞特化成半球形固著器,附生于其他藻體上。細胞內有兩塊色素體,貯存食物為粒狀金藻昆布糖。生殖時在細胞內產生1、2、4、8個游動孢子,游動孢子有兩條不等長鞭毛。

本屬約有3種。在池塘、湖泊和沼澤地等水中,附生于其他藻體上,是稀見淡水藻類,饒欽止教授曾在四川北碚發(fā)現(xiàn)過。它是金藻門高級類型的代表植物。

金藻門中常見的還有單鞭金藻屬(金光藻屬)(Chromulina)和魚鱗藻屬(Mallomonas)。單鞭金藻屬植物體單細胞,1根鞭毛,原生質體裸露,有的種可變形。魚鱗藻屬植物體單細胞,無細胞壁,果膠質膜上有硅質小鱗片,呈覆瓦狀螺旋排列,每個鱗片上有1硬刺,1根鞭毛,另1根退化。

生態(tài)意義**1、**分布特點

金藻多分布淡水水體,生活于透明度較大,溫度較低,有機質含量低的水體。對溫度 變化靈敏,多在寒冷季節(jié),如早春和晚秋生長旺盛。在水體中多分布于中、下層。

2、顆石蟲軟泥和化石

鈣板金藻、硅鞭金藻死亡后,遺骸沉于海底,可形成顆石蟲軟泥,有的形成化石,可為地質年代的鑒別提供重要依據(jù)。

3、三毛金藻的危害及防治

小三毛金藻為一種害藻,能產生魚毒素,引起魚類大量死亡,在我國分布廣泛,大連、銀川、鳥梁素海、山西南部的咸水湖中,天津的塘沽及陜西皆有報道。此外,在海洋中也可形成赤潮,給漁業(yè)造成危害。

我國學者一般將藻類分為11門:藍藻、紅藻、隱藻、甲藻、金藻、黃藻、硅藻、褐藻、裸藻、綠藻、輪藻。

主要價值餌料價值:

浮游金藻沒有細胞壁,個體微小,營養(yǎng)豐富,是水生動物很好的天然餌料,有的海產種類已人工培養(yǎng),是水產經濟動物人工育苗期間的重要餌料。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張巖 - 副研究員 - 北京大學分子醫(yī)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