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嘎山(Gongga Shan),又叫岷雅貢嘎(Minya Konka),位于四川省康定以南,是大雪山的主峰。周圍有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45座,主峰更聳立于群峰之巔,海拔7556米,高出其東側(cè)大渡河6000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稱為“蜀山之王”,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
簡介貢嘎山(Gongga Shan),又叫岷雅貢嘎(Minya Konka),位于四川省康定以南,是大雪山的主峰。周圍有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45座,主峰更聳立于群峰之巔,海拔7556米,高出其東側(cè)大渡河6000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稱為“蜀山之王”,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
貢嘎山主峰由花崗閃長巖組成,受海洋季風影響,形成多樣的植被和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山間蜿蜒兩條姐妹峽谷:燕子溝和海螺溝,其中燕子溝又被稱為東方阿爾卑斯。貢嘎山雪線海拔4600~4700米,冰川發(fā)育規(guī)模較大。東坡最大的海螺溝冰川長14.2公里,末端下達2850米,已落入森林帶內(nèi),在長期冰川作用下,山峰發(fā)育為錐狀大角峰,周圍繞著60°~70°的峭壁,攀登困難。
貢嘎山風景區(qū)(Minya Konka)坐落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在橫斷山系的大雪山中段, 位于大渡河與雅礱江之間?!柏暩律健?,藏語“貢”是冰雪之意,“嘎”為白色,意為“白色冰山”,也意為“最高的雪山”,山體南北長約60千米,東西寬約30千米,其主峰海拔7514米,地處北緯29度35分44秒,東經(jīng)101度52分44秒,在四川省康定、瀘定、石棉、九龍四縣之間。
貢嘎山是國際上享有盛名的高山探險和登山圣地,但貢嘎山也是最難以征服的大尺度極高山峰,其登頂難度遠遠大于珠穆朗瑪峰。據(jù)統(tǒng)計到目前為止,僅有24人成功登頂,卻有37人在攀登中和登頂后遇難,這包括14名外國人。登山死亡率遠遠超過珠峰的14%和喬戈里峰的30%,僅次于梅里雪山和雅拉雪山。
貢嘎山以冰川聞名,山麓有現(xiàn)代冰川159條,面積達390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洋性冰川最早發(fā)育地區(qū)之一。其中著名的有燕子溝的貢嘎1、2、3號冰川、靡子溝冰川、海螺溝一號冰川、貢巴冰川、巴旺冰川,冰層厚度達150-300米,十分壯觀。由于冰川的侵蝕,陡峭的山峰變?yōu)榻鹱炙危呗柸朐?,直刺青天?
地理位置貢嘎山景區(qū)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康定、石棉三市縣境內(nèi),以貢嘎山為中心,貢嘎主峰周圍林立著145座海拔五六千米的冰峰,形成了群峰簇擁、雪山相接的雄偉景象。貢嘎山景區(qū)內(nèi)有10多個高原湖泊,著名的有燕子溝、木格錯、五須海、仁宗海(也叫人中海)、巴旺海(也稱巴王海)等,有的在冰川腳下,有的在森林環(huán)抱之中,湖水清澈透明,保持著原始、秀麗的自然風貌。景區(qū)內(nèi)垂直帶譜十分明顯,植被完整,生態(tài)環(huán)境原始,植物區(qū)系復(fù)雜,已查明的植物有4880種。屬國家一、二、三類保護的動物有20多種。2景區(qū)內(nèi)溫泉點有數(shù)十處,水溫介于40至80℃之間,有的達到90℃以上, 著名的有康定二道橋溫泉和海螺溝溫泉游泳池。景區(qū)內(nèi)還有跑馬山,有貢嘎寺、塔公寺等藏傳佛教寺廟,有藏族、彝族等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貢嘎山周圍著名山峰有:中山峰海拔6886米,愛德嘉峰6618米,熱德賣峰6549米,筆架山5880米,蛇海子山5878米,白海子山5924米,田海子山6070米。
地質(zhì)地貌貢嘎山地區(qū)地質(zhì)構(gòu)造活動頻繁,產(chǎn)生了許多褶皺和斷裂。隨著山體的抬升,河流東西兩坡形成高差近5000米的峽谷。貢嘎山主峰有四條主山脊:西北山脊、 東北山脊、西南山脊、東南山脊。由于該地區(qū)巖層以花崗巖為主,加上長期冰蝕作用,狹窄的山脊猶如傾斜的刀刃,坡壁陡峭,巖石裸露,坡度多大于70度。貢嘎山地區(qū)又是橫斷山系中高峰集中區(qū),在其附近聚集了20余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山區(qū)約有冰川45條,面積達290平方公里,主要以山谷冰川為主,懸冰川和冰斗冰川也有分布,長度達10公里以上的冰川有5條,最長的海螺溝冰川,是中國著名的冰川公園,擁有一切冰川奇觀。其中的大冰瀑布高寬均達 1000米以上,尤為壯觀。由于氣候的影響,貢嘎山冰川活動劇烈,冰川的最下端最低處向下延伸到海拔2800米處。在雪線以下,山谷和山坡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蓋。森林中植物種類繁多,有珍稀植物40余種。同時,也是野生動物的樂園,在這里生活著400余種高山動物和森林動物。山中活動性斷裂帶上還分布有多處溫泉,并建有各種旅游服務(wù)設(shè)施。3
貢嘎山峰的高峻,遠非內(nèi)地一般名山可比。登臨其上后,放眼望去,萬里銀白的雪域匍匐在山下,遼闊的視野和由山體的高度而產(chǎn)生的登山成就感絕對值得一攀。由于其海拔非一般山峰可比,因此要求登山者作足充分準備,以免因勞累和寒冷導(dǎo)致半途而廢。登山者多從西北山脊路線登頂,這也是前人總結(jié)下來的經(jīng)驗。
貢嘎山山體為淺綠色花崗閃長石。常年冰雪覆蓋的主峰峰頂近似平臺,面積約70平方米。由于橫斷山脈及貢嘎山系山體的南北走向,南來的潮濕氣流可沿山谷長驅(qū)北上,主峰一帶氣候濕潤而多變,這是造成貢嘎山攀登難度大的原因之一。同時貢嘎山一帶是世界上海洋性冰川最早發(fā)育地區(qū)之一,在長期冰川作用下,貢嘎山發(fā)育為金字塔狀大角峰,冰雪崩極其頻繁,其周圍繞以峭壁,狹窄的山脊猶如傾斜的刀刃,坡壁陡峭,巖石裸露,坡度多大于70度,而且其高度落差極大,方圓20公里就有6,000多米的海拔差距,故其難度體現(xiàn)在天氣的多變和路線的陡峭。4
貢嘎山還是世界上相對高差最大的山,達6200米(從山腳到山頂最高的山)。1
冰川狀況冰山湖泊星羅棋布,10多個高原湖泊分布于景區(qū)內(nèi)。著名的有木格錯、五須海、人中海、 巴旺海等,或在冰川腳下,或為森林環(huán)抱,水色清澈透明,保持著原始、秀麗的自然風貌,仿若“瑤池仙境”。
貢嘎山區(qū)域的冰川大多是非常罕見的低海拔海洋性冰川。這種冰川形成所需要的時間很短,如海螺溝、燕子溝則是形成于1600年前。和普通的寒帶冰川不同,它是由季風將水分帶到極高山地區(qū),加之雪峰峰頂?shù)谋┗顒樱辗e月累形成的。
燕子溝最具特色的是在貢嘎山主峰觀景臺附近的“川”字型冰川。它是由三條并行的蔚藍色巨大冰川組成,冰層厚度在150~300米之間,它們分別是貢嘎1、2、3號冰川,冰體澄澈通透。由于其地勢平緩,游客可以近距離觸摸到這三條冰川。
海螺溝冰川舌現(xiàn)長6公里,寬0.4-0.7公里,推算最厚100-130米。在冰川的運動中形成晶瑩如翡翠、水晶,觀賞價值極高的冰川弧拱、卷曲、單斜、向斜構(gòu)造成的冰川層紋單條裂縫長達100余米,深5-10米,寬0.5-2米的冰川斷裂帶,蔚為壯觀。在冰川的消融過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態(tài)的冰面湖、冰桌、冰洞與冰橋、冰面河,令游人贊不絕口。另外,源于主峰東南側(cè)海拔5600米以上的大雪山脈分水嶺,冰川的最低點海拔3000-3700米,可以供登山愛好者攀登。
冰川有“三怪”:
一怪:不冷。冰川之上氣候暖和,夏秋季節(jié),你可身著薄衫,腳踏冰川徜徉在這光怪陸離的神奇冰川世界,完全不用擔心“冰上不勝寒”。
二怪:冰崩。大冰瀑布常年“活動不息”,發(fā)生著規(guī)模不等的冰崩。一次崩塌量可達數(shù)百萬立方米,此時冰雪飛舞,隆隆響聲震徹峽谷,一兩公里之外也可聽到,場面蔚為壯觀。
三怪:構(gòu)造千奇百怪。冰川表面有數(shù)不勝數(shù),絢麗多姿的美妙奇景。冰桌冰椅、冰面湖、冰窟窿、冰蘑菇、冰川城門洞等等,太多的奇景讓人目不暇接,不斷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驚奇。
氣候狀況貢嘎山地區(qū)的氣候深受海拔高度的影響,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而降水量隨海拔升高而增大。據(jù)多年觀測資料分析,東坡年平均氣溫直減率為0.67℃/100米,年降水梯度值為67.5毫米/100米,即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7℃,降水量增加67.5毫米。海拔3000米以上的降水梯度可能有所波動,但雪線帶的年降水量可能達3000毫米,仍呈現(xiàn)增大的趨勢。山地氣候的這一特點,使海螺溝從溝口起,出現(xiàn)亞熱帶、暖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和極地帶氣候的所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氣候特征,如;在位于其東側(cè)山麓的磨西鎮(zhèn)的年平均氣溫是13℃,位于海螺溝內(nèi)海拔3400米的四號營地的年平均氣溫僅1℃,而在海拔4900米的雪線附近,其年平均氣溫則低至-9℃,每年6-10月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為旱季。山下年降水量800-900毫米,山上最大可達3000毫米以上,多集中在7、8、9三月。夏季云量大,日溫差也大,在海拔4900米的雪線附近,夏季白天在陽光的照射下氣溫最高可達10℃,而一到晚上氣溫則??上陆抵?10℃。旱季里天氣晴朗,比同緯度其他地區(qū)還要溫和,一年里氣溫最高的是7月份。登山活動多選擇在旱季和雨季交替期。3
植被狀況特定的地理環(huán)境和特殊的氣候條件,形成了多層次的立體植物帶和特有的自然景觀。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終年積雪;低海拔、無人煙的坡麓地帶森林密布,郁郁蔥蔥,生態(tài)環(huán)境原始,森林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小,植被完整,幾乎擁有從亞熱帶到高山寒帶能生存的所有植物物種,珍稀植物種類繁多,擁有植物4880余種,屬國家保護的珍稀物種達400余種,東部河谷地區(qū)還遺留了不少被稱為“活化石”的古老的動植物。而棲息在這里的野生動物達400余種,堪稱世界野生動、植物的大觀園。貢嘎山的海螺溝1900~3600m的原始森林區(qū),其中1900~2200m是闊葉林帶,2200~2800m為針闊混交林帶,2800~3600m為針葉林帶,3600m以上為暗針葉林與高山灌叢分布區(qū)。3000m的林地主要有云杉、冷杉、杜鵑、樺樹等等。海螺溝內(nèi)分布有2500余種植物,包括康定木蘭、紅豆杉、麥吊杉、大葉柳、桃兒七、水青樹等珍稀樹種。4
貢嘎山植物區(qū)系在整體上具有溫帶性質(zhì),但在干旱河谷地帶,熱帶和溫帶區(qū)系成分的比例相當。熱帶成分的構(gòu)成和分布反映古熱帶和古地中海區(qū)系的殘遺性影響;東亞(含亞型)和東亞-北美成分對貢嘎山中部森林植物區(qū)系的影響最大,這些成分以溫帶古老性質(zhì)為主;北溫帶成分是貢嘎山植物區(qū)系的主體之一,對青藏高原隆升以來貢嘎山植物區(qū)系進化類群和特有成分的發(fā)展有主要貢獻,代表區(qū)系的年輕組分;中國特有種類型多樣,占不同垂直植被帶物種數(shù)量的40%-65%,其比例隨海拔上升而增大。各類型比例的垂直變化突出反映了貢嘎山及橫斷山脈中海拔地段的植物區(qū)系與華中地區(qū)的聯(lián)系,以及高海拔地段與青藏高原及東喜馬拉雅的區(qū)系之間的聯(lián)系。5
著名景區(qū)
貢嘎山景區(qū)以貢嘎山為中心,由海螺溝、燕子溝、木格錯、五須海、貢嘎南坡等景區(qū)組成,面積l萬平方公里,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貢嘎山地區(qū)為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區(qū)內(nèi)有貢嘎寺、塔公寺等藏傳佛教寺廟,游客更可領(lǐng)略到藏族、彝族等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
田灣河田灣河發(fā)源于貢嘎山南坡,景區(qū)沿河延伸,10多余座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峰終年積雪,山勢逶迤,重巒疊嶂,山峰尖峭,白雪皚皚,“日照金山”分外壯觀,是貢嘎山著名的一大奇觀。蓮花山宛如七瓣蓮花,可觀日出、云海,5條巨大冰川可開發(fā)。冰川腳下的人中海尾和巴王海猶如鑲嵌在山谷中的藍寶石,湖光山色,藍天白云倒映其中更加嫵媚動人。
田灣河是貢嘎山最大的河流,山水湍流,氣勢宏大,幾十處瀑布飛流直下,蔚為壯觀。這里地熱資源十分豐富,多處溫泉如大熱水、小熱水、神藥水等溫泉水溫在30-70℃含有豐富的保健微量元素。石棉縣旅游公司初步開發(fā)已吸引了不少游客,至今尚保持其原始沐浴風格。
貢嘎寺貢嘎寺分老貢嘎寺和新貢嘎寺,位于四川貢嘎山主峰下的這一座,被稱作老貢嘎寺。新貢嘎寺距離這里約有一天半的騎馬路程。如今,老貢嘎寺已成為徒步穿越貢嘎雪山的背包客的必經(jīng)之路,提供簡陋的幾間屋子給背包客們借宿。
老貢嘎寺位于貢嘎山主峰足下,始建于公元十三世紀中葉,由第二世噶瑪巴·噶瑪巴希的親傳弟子扎白拔(第一世貢噶活佛)所建,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歷史,為歷代貢噶活佛之修行閉關(guān)圣地。
老貢嘎寺占地面積不大,約兩畝多地。寺廟內(nèi)就像一座四合院。正殿即祖師殿,殿內(nèi)供奉著噶舉三祖師瑪爾巴大師、米拉日巴,塔波拉杰和第九世雪山法獅子貢噶呼圖克圖法像。正殿左邊是護法堂,供奉著噶舉教派三大護法即瑪哈嘎那、班丹拉姆(吉祥天母)、多吉勒巴護法堂為值日。僧人平日念經(jīng)場所。正殿后面是經(jīng)堂,經(jīng)堂是寺廟的主殿。經(jīng)堂上方供奉著藏密創(chuàng)始人蓮花生大士八化身像和堪珠益喜磋嘉及納佳門達娜二位空行佛母。經(jīng)堂是寺廟每年夏季法會扎巴們集中誦經(jīng)的場所。寺廟的左面是一座簡陋的觀音殿,殿中央供奉著一尊高約 5 米左右的彩衣千手千眼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周圍由兩層轉(zhuǎn)經(jīng)筒圍繞,朝圣的人們都要來這里磕頭轉(zhuǎn)經(jīng)。貢嘎寺背后山上有一股泉水通向貢嘎寺院內(nèi),相傳是第二世噶瑪巴用神通引出來的,當?shù)厝硕及阉顬槭ニ?,凡是來此地朝山的人們都要用瓶子灌上一瓶給家人帶回去,說是可以驅(qū)邪治病。一九三九年,有貢師弟子漢地瑜伽行者陳健民上師曾在這里閉關(guān)修行兩年有余。繼之后,一九四二年又有滿族王室后裔申書文女士(貢師弟子即臺灣貢噶老人)又來寺內(nèi)修行三年。而歷年來此登山的各國登山隊都以老貢嘎寺為大本營,因此而使老貢嘎寺的盛名傳譽海內(nèi)外。
海拔3741米的老貢嘎寺和7514米的主峰,他們之間遙相呼應(yīng)的協(xié)調(diào)性仿佛凝聚了天人合一的神喻。貢嘎寺,如同神的祭品,它平靜卻不卑微地供奉著眾山之王,它渺小的體積在龐大的眾山前無法被忽略,這種奇景讓人不知為人類的精妙計算還是自然的造物奇跡。
新貢嘎寺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紀,由第二世貢噶活佛瑪舍登巴所倡建。因當?shù)毓欧Q康什扎,所以該寺最初被稱作康什扎寺(意為三界聞名寺)。寺廟建筑在六巴鄉(xiāng)(現(xiàn)改稱貢嘎山鄉(xiāng))后面一座山的半山腰,后經(jīng)歷代貢噶活佛擴建,寺廟占地約四畝多。因為比老貢嘎寺晚建約一百多年,所以人們都習(xí)慣稱六巴鄉(xiāng)康松扎寺為新貢嘎寺,第二世以后的貢噶活佛大多駐錫在新貢嘎寺。
貢嘎寺是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教派(白教)的三大圣地之一(西藏楚布寺、德格八寺、木雅貢嘎寺)。在二十世紀初至五十年代,這里曾出現(xiàn)一位名震康藏的大班智達(藏區(qū)對精通藏學(xué)五明大學(xué)者的稱謂)、大學(xué)者,他就是第九世貢噶活佛噶瑪協(xié)珠·卻杰生根。
六巴鄉(xiāng)新貢嘎寺距離雪山下老貢嘎寺約有一天半的騎馬路程,途中要經(jīng)過下木居、上木居、再翻越一座海拔4650公尺的子梅山,經(jīng)子梅村才能到達雪山下老貢嘎寺。新老貢嘎寺雖分兩處,但同屬一個寺廟。
寺廟的僧侶扎巴門一般都聚集在新貢嘎寺,老貢嘎寺由于高寒偏遠,平時只有一兩個扎巴在那里念經(jīng)和打掃寺廟。在老貢嘎寺念經(jīng)的扎巴是每月一換,輪流值班。這是以前貢噶活佛立下的規(guī)矩,一直沿用至今。
貢嘎寺每年要舉行兩次法會,即冬季法會和夏季法會。夏季法會是在每年農(nóng)歷六月,寺內(nèi)全體僧人集中在雪山下的老貢嘎寺舉行金剛亥母大法會;冬季法會是在每年農(nóng)歷十二月在六巴鄉(xiāng)新貢嘎寺舉行瑪哈嘎那大法會,每次法會約需要歷時 15 ~ 20 天左右。貢嘎寺的法會是該寺廟一年一度的重大佛事活動,因此而非常隆重。通常,法會都是由貢噶活佛活佛主持。活佛不在時,堪布、大喇嘛也可主持。(寺主:貢嘎仁波切,現(xiàn)任主持:太橋旦曾堪布)6
旅游季節(jié)貢嘎山登山旅游最佳季節(jié)一般多在每年5~6月的旱季和雨季交替期,因這段時間既有較高的溫度但又無太大的雨量,適合旅游。旱季里天氣晴朗比同緯度其他地區(qū)還要溫和,一年里氣溫最高是4,5月份。登山活動多選擇在旱季和雨季交替期。
攀登歷史簡介貢嘎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前的地理學(xué)上地位相當矚目。美國人Joseph F·Rock于1930年錯誤地測得貢嘎海拔為9,500米,從而宣布其為世界第一高峰,不少國外的探險家因此慕名而來。1931年,瑞士著名地理學(xué)家Eduard Imhof第一次比較準確地測出貢嘎山的高度為7,590米,他手繪的貢嘎測量圖和貢嘎素描也把貢嘎山的信息帶給了歐美各地。
貢嘎山很早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對于登山者而言,貢嘎山具有無與倫比的吸引力,它也因此得到了“山中之王”的美譽。貢嘎山作為一座高海拔技術(shù)山峰,難度遠甚于珠穆朗瑪峰。1980年,它與珠峰等其它七座高峰被中國政府同時對外開放接待外國登山隊,這也就吸引了大批世界一流的登山家前來攀登,尤其以日本登山者為眾,因為貢嘎山被日本人視為自己的“父親山”(富士山被視為 “母親山”)。但由于其巨大的攀登難度,貢嘎山的登頂死亡率為60%僅次于卡瓦格博峰(太子雪山)。
早在1878年,奧地利人勞策最先進入山區(qū)考察。
二十世紀30年代初,瑞士人洛克·海姆也曾進山考察。
1932年,美國人Terris Moore與Richard Burdsall首次登頂貢嘎山。
1957年6月13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登山隊(中國登山隊前身)六名隊員攀登貢嘎山成功,三人在下撤途中滑墜遇難。另有一名隊員在攀登時因雪崩遇難。
1980年,美國登山隊遭遇雪崩,一人遇難。
1981年,日本隊在沿東北山脊攀登時遭遇集體滑墜,八人遇難,震驚登山界。
1982年,美國隊D. Coffield與D. Kelley登頂該峰。
1982年,日本隊營原信和松田宏也在距貢嘎山頂峰50米處遭遇雪崩,營原信遇難,但松田宏也在堅持19天后成功得救而奇跡生還。同年9月,日本登山隊的中谷武在攀登途中因高山病死亡。
1983年,瑞士隊三人登頂,但一人在下撤中滑墜遇難。
1984年,德國隊Heinz Zembsch,Gerhard Schmatz,Hans Engl三人成功登頂。
1994年,日本隊沿東北山脊攀登時遭遇雪崩,四人遇難。
1997年,日本隊登頂成功,這是人們第一次沿東坡過北山脊翻越西北山脊攀登貢嘎山成功,同時也是第一次春季攀登貢嘎山成功。
1998年,韓國隊三人沿危險的東北山脊第一次登頂貢嘎山,但有一人犧牲,之前幾次登頂均是通過西北山脊完成。
2002年,法國Antoine和Laurent沿西坡西北脊傳統(tǒng)線路登頂。
2016年10月,捷克隊登過貢嘎山一次,但并未成功。
2017年9月16日,捷克隊再次入川。9月17日前往甘孜州準備,在經(jīng)過努力嘗試后,該隊終于2017年10月7日15時成功登頂,9日已安全下撤。15年后貢嘎山再留人類足跡 捷克登山隊成功登頂。
注意事項1、認真選擇登山季節(jié)和登山路線,作好充分的物資準備;
2、貢嘎最佳登山季是每年5-6月的旱季和雨季交替期,此時溫度好雨量??;
3、貢嘎登頂難度極大,業(yè)余人員請珍愛生命,絕不要嘗試(貢嘎山登山死亡率達60%)。
注意事項到貢嘎山登山旅游的人,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仔細研究,認真選擇登山季節(jié)和登山路線,作好充分的物資準備。
登山一般多在每年5へ6月的旱季和雨季交替期,因其既有較高的溫度又無太大的雨量。并最好在保障措施嚴密周到的條件下,沿前人精心選擇的西北山脊路線登頂。貢嘎山峰的高峻挺拔,秀出群山,遠非一般內(nèi)地名山可比。登臨其上,那種一覽無余,眾山皆小的境界極為壯美。但因登頂難度極大,業(yè)余人員不應(yīng)嘗試。
到達上木居后一定要住1晚。一是要找好馬匹;二是要適應(yīng)適應(yīng)高山缺氧環(huán)境,特別是內(nèi)地的驢友。在上木居找馬,一定要找強壯的公馬,并且讓上木居的藏民送到上子梅村,事前須講好不管回程。
可以向藏民學(xué)習(xí)早中晚問候的話,或者見人就說“扎西德勒”。
交通住宿成都沿川藏公路經(jīng)康定—新都橋—六巴—上木居,再騎馬一天;上木居—茨眉村—貢嘎山南側(cè)的貢嘎寺登山大本營。
成都沿川藏公路經(jīng)瀘定二郎山、磨西村,可到海螺溝,燕子溝,貢嘎山東南和東北側(cè)。
成都沿成昆鐵路經(jīng)烏斯河(漢源)—石棉—沿大渡河經(jīng)田灣到貢嘎山東南和東北側(cè)。
成都沿川藏公路到康定,經(jīng)原“洗毛廠”(康定毛紡廠)專用旅游公路到海螺溝磨西村。
成都沿成昆鐵路—西昌——冕寧—九龍—六巴—再騎馬一天;上木居—茨眉村—貢嘎山南側(cè)的貢嘎寺登山大本營。
住宿:可住在磨西鎮(zhèn),該鎮(zhèn)是前往海螺溝、燕子溝和貢嘎山的住宿集中地,建有不少賓館和溫泉療養(yǎng)中心以滿足游客需要。貢噶山-海螺溝景區(qū)內(nèi)有三大主要宿營地:一號宿營地,位于達干煙溝口,距磨西約11公里;二號營地,位于熱水溝瀑布附近,距一號營地6公里,周圍景點較多,可就近游覽森林,溫泉;三號營地位于冰川觀景臺約2公里。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王斌 - 副教授 - 陜西師范大學(xué)